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作《送杜子方詩》及臘月遊孤山,訪惠勤、惠恩二僧,有 詩。

六年癸丑,先生年三十八,在杭州通判任。有《八月十 五觀潮詩》,寫於安濟亭上。及作《仁宗皇帝飛白記》,其 略云:熙寧六年冬,以事至姑蘇,安簡王公子誨出所 賜公端敏」二字。又有作《錢塘六井記》,其略云:「熙寧五 年,太守陳公述古至,問民之利病,明年春,六井畢修。 故詳其語以告後人。」運司又差先生往潤州,道出秀 州,錢安道送茶和詩。是歲有《次韻章傳道》詩,《和劉貢 甫「秦字韻》詩,《寄劉道原》詩及和陳述古《冬日牡丹》詩 四絕,又有題贈法惠師小童思聰。

七年甲寅,先生年三十九,在杭州通判任。正月遊風 水洞,推官李泌先行三日,留風水洞相待,有詩題壁。」 是年,《納侍妾朝雲墓誌》云:「朝雲姓王氏,錢塘人,事先 生二十有三年。紹聖三年卒於惠州,年三十四。以歲 月考之,熙寧之甲寅,至紹聖之丙子,恰二十三年,乃 知納朝雲在是年明矣。」朝雲年三十四,是為癸卯。生 來事先生方十二,云:先生以子由在濟南,來為東州 守。按子由《超然臺賦序》云:「子瞻通守餘杭,三年不得 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五月, 乃有移知密州之命。」按先生作《勤上人詩集序》云:「熙 寧七年,余自錢塘赴高密。」又按先生《辛未別天竺觀 音詩序》云:「余昔通守錢塘,移蒞膠西」,以九月二十日 來別南北山道友,乃知先生以秋末去杭。按先生《記 遊松江說》云:「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 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李公擇於湖,遂與劉孝叔俱 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 歌詞聞於天下,作《定風波令》。及道過常州,為錢公輔 作哀辭,及有《與段屯田詩》云:「龍鍾三十九,勞生已強 半。歲暮日斜時,還為昔人嘆。」是年又作《鳧繹先生文 集序》,又有《師子屏風贊》云:「潤州甘露寺有唐李衛公 所留陸探微畫師子版,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過而觀 焉。」是年先生在潤州道上過除夜,則《師子贊》必在是 年矣。又有《潤州道上過除夜詩》兩絕。

八年乙卯,先生年四十,到密州任。有《上韓丞相論災 傷書》,其到郡二十餘日矣。又有密州鹽稅,又作《後杞 菊賦》,其序云:「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移守膠西, 而齋廚索然。」按先生丁酉年登第,至是恰十九年矣。 是年有《送劉孝叔吏部》詩及《和李公擇來字韻》詩及 常山祈雨感應,立雩泉。

九年丙辰,先生年四十一。在密州任。作《刻秦篆記》云: 「熙寧九年丙辰,蜀人蘇某來守高密。」是年中秋,歡飲 達旦,作《水調歌頭》懷子由,及作《薄薄酒》二章。又寫《超 然臺記》寄李清臣。又《祭常山神文》,書《膠西蓋公堂照 壁畫贊》,及作《山堂銘》。作《表忠觀碑》。

十年丁巳,先生年四十二。在密州任,就差知河中府, 已而改知徐州。四月赴徐州任。有《留別釋迦院牡丹 呈趙倅》詩。按子由作先生墓誌云:「自密徙徐,是歲河 決曹村。」乃知是丁巳自密改東徐,又與子由相會於 澶濮之間,相約赴彭城。留百餘日,宿於逍遙堂。子由 有兩絕,先生和之。徐州水患大作,七月十七日河決 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及徐州城下。先生治水 有功。至十月五日,水漸退,城以全。朝廷降詔獎諭,作 《河復》詩、韓幹《畫馬歌》、司馬君實《獨樂園》詩及《送范蜀 公往西京》詩,又有和子由《水調歌頭》詞,及有《與王定 國、顏長道泛舟》詩,有「回頭四十二年非」之句。

元豐元年戊午,先生年四十三,在徐州任,適值春旱, 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置虎頭其中,可致雷雨,作 起伏龍行。是年三月,始識王迥子高,聞與仙人周瑤 英遊,作芙蓉城詩。二月有旨賜錢二千四百一十萬, 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及發常平錢米,改築徐州外小 城,創木岸四以獎諭。敕記併刻諸石,為《熙寧防河錄》 云:「迺即徐州城之東門為大樓,堊以黃土,名之曰黃 樓。以土實勝水故也。」子由作《黃樓賦》,先生跋云:「元豐 元年八月癸丑樓成,九月庚辰,大合樂以落之。」又有 《中秋月》三首云:「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先生注云: 「中秋有月,凡六年矣,惟去歲與子由會於此。去歲之 會,乃逍遙堂和詩之時也。」又有《九日黃樓》。作古詩一 首云:「去歲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發之句,以去 年九月大水未退,故有是語。又作《放鶴亭記》《滕縣公 堂記》《鹿鳴燕詩序》《和魯直古風》二首及《次韻潛師放 魚》《和舒堯文祈雪詩》《祭文與可及作石炭詩》,又作《日 喻》一篇。

二年己未,先生年四十四,在徐州任。正月己亥,同畢 仲孫、舒煥八人游泗之上,登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 雷氏琴,先生有記。按《玉局文》云:僕在徐州,王子立、子 敏皆館於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 洞簫飲酒杏花下。」三月,自徐州移知湖州。按先生作 《張氏園亭記》云:「余自彭城移守吳興,由宋登舟,三宿」 而至。其記乃三月二十七日所作,乃知三月移湖州 明矣。是年以四月二十九日到湖州任,作《送通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