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江西通志》:「野字亨甫,南城人。任定海尉,後徙居新 城。幼有立操,屹然慕古豪傑風。王韶為建昌司理,薦 於郡守軍學教授。韶受命取熙河,奏為熙學教授。韶 還朝論事,即言野有文章學術,而老,願補東南一官。 上可之,調明州定海縣尉。野所為文章,號《通槁》二十 四卷,鄧潤甫為之序。」

石汝礪

按《廣東通志》:汝礪,英德人。少穎敏,過目成誦。謂僻處 嶺嶠,局於聞見。乃適江右,從名賢遊,久而有得。精通 五經,尤深於《易》,常曰:「《易》不假註,深玩則其義互見。」晚 年進所著《易解》《易圖》於朝,為王安石所抑。蘇軾謫惠 州,遇之,與論《易》埋,及談羅浮之勝,竟日不忍別。汝礪 有《水車記》,刻南山壁。尤精樂律,以琴為準,所著有《碧 落子琴斷》行於世,鄭樵最稱之。

劉牧

按《浙江通志》:「牧字牧之,西安人。由進士官屯田員外 郎,受《易》於穆修,著《易解》《易象鉤隱圖》。王安石志其墓。」

龔程

按《蘇州府志》:「程字信民,宗元子。剛正自守,憤聖道不 明,力排異端。家不設佛老像,祭祀不焚紙錢,讀書支 硎山墓廬,手不釋卷,攻苦食淡,記問精確,鄉人號為 有腳書廚。由熙寧進士為西安丞,知桐廬縣,卒贈左 朝議大夫。」

子況,字濬之。崇寧進士,與蘇過俱以學術文章知名, 時號「龔、蘇。」用祖宗元中隱故事,自號「起隱子。」終祠部 員外郎。所著有《起隱集》。

韋驤

按《浙江通志》:「驤字子駿,錢塘人。年十七,以文謁王安 石,甚稱之。每一賦成,學者傳誦。既登進士,累官利州 路運判,移福建路。年饑,議請賑貸,驤以去京師遠,不 及上書待報,乃檄州縣發廩,而請逮違法之罪於朝。 閩盜阻險為州縣患,吏畏怯,爭言招納。驤處畫斬捕 方略,咸就捕,部內肅然。召為主客郎中,出為夔州路」 司憲、知明州,提舉洞霄宮,卒。驤樂易靜退,孝友廉平, 文章藻麗,其政事亦有聞。著有《韋先生集》十二卷,賦 二十卷。

王伯廣

按《蘇州府志》:「伯廣,字師德,常熟人。少從楊邦弼學,由 進士乙科調德清尉。歸鄉里,悉以家產予諸弟。嘗往 臨安謁通判張柟,柟曰:『試教官乎』?遂指授蹊徑。未踰 月,以程文示之,柟大驚曰:『天才也』!即魁教官,選授溫 州、平江教授,改常州,未上卒。伯廣文章出於天性,尤 工詩,四六亦為人膾炙。所著《德雨集》。」

彭持

按《江西通志》:持字知權,分宜人。少喜學西漢文。為諸 生時,知軍州事張顒稀簡接士,求見者,先令賦詩,方 得通士無敢進者,持奮曰:「是謂秦無人矣!」因入謁,顒 令作《日新之謂盛德賦》《藏器待用詩》,皆立就。張大稱 賞,貢入太學,與臨江孔武仲齊名,擢進士甲科。元豐 間累遷至司農丞,出為監司,終江西提舉。

廖正一

按《安陸府志》:「正一字明略,世家安陸之竹林,號竹林 居十。先世有曰化者,從諸葛亮南征,封中鄉侯。明略 讀書鳳凰山中,善屬文,黃庭堅深器重之。元豐二年 登進士,初授華陰司理參軍,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出 知常州。蔡肇以啟謁之,極其褒贊。蘇軾左遷黃州團 練使,而范純粹亦安置鄂州。明略與之交游最善。時」 衡山進士偁暨弟倚咸負才名,為時推重,蓋與明略 後先相望云。明略嘗代范純粹表一道,文多不載。庭 堅贈之以詩,其略云:「發將鄂渚間,盡醉竹林酒。」又云: 「半生思故人,江漢不解渴。」又云:「竹林文章伯,國士無 與雙。」又云:「晚得廖子與往還,學如雲夢吞八九。」又云: 「廖侯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膽如斗。」東坡書云:「遠去 左右,俯仰十年。所幸平安,復見天日。公議皎然,榮辱 安在?」矧公才學過人遠甚,雖欲忘世,而世不我忘,晚 節功名,直恐不免爾。此亦足以見其人云。

楊天惠

按《四川總志》:「天惠,潼川州人。熙寧二年,舉進士,知雙 流縣,多有政績,文詞有西漢風,蘇軾稱許之。」

王鯨

按《福建通志》:「鯨,字彥龍,熙寧、元豐間,兩詣鄉舉,遊鍾 山,讀王安石碑文,薄其為人,不肯一登其門。蘇軾守 杭日,開西湖,鯨投以詩,有『時闢西湖作勝遊,使君元 是濟川舟』句,軾大稱賞。」

石處道

按《廣東通志》:「處道,字元叟,德慶人。自幼聰敏,築室讀 書。鄉人因其所居之村及水,皆名書堂。登元豐五年 進士,知松江縣,以清白稱。政暇發為詩詞,有《松江集》。 官至朝奉郎。」

馮山

按《四川總志》:「山,字允南,安岳人。熙寧末,為祕書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