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務興復。又令民封狀增價,以買坊場,又增茶鹽之額。

又設措置河北糴使司,廣積糧穀於臨流州縣,以備 饋運。由是賦斂愈重,而天下騷然矣。御史中丞呂誨 論安石過失十事,帝為出誨。安石薦呂公著代之。韓 琦諫疏至,帝感悟,欲從之。安石求去,司馬光答詔有 「士夫沸騰,黎民騷動」之語,安石怒,抗章自辨。帝為㢲 辭謝,令呂惠卿諭旨,韓絳又勸帝留之。安石入謝,因 為上言:「中外大臣、從官、臺諫、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 下欲以先王之正道勝天下流俗,故與天下流俗相 為輕重。流俗權重,則天下之人歸流俗;陛下權重,則 天下之人歸陛下。權者,與物相為重輕,雖千鈞之物, 所加損不過銖兩而移。今姦人欲敗先王之正道,以 沮陛下之所為。於是陛下與流俗之權適爭輕重之 時,加銖兩之力,則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權已歸於流 俗矣,此所以紛紛也』。」上以為然。安石乃視事,琦說不 得行。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貽書反 覆勸之,安石不樂。帝用光副樞密,光辭未拜而安石 出,命遂寢。公著雖為所引,亦以請罷新法,出潁州刺 史劉述、劉琦、錢顗、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夔、陳 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范純仁、李常、孫覺、胡宗愈, 皆不得其言,相繼去。驟用秀州推官李定為御史,知 制誥宋敏求、李大臨、蘇頌,封還詞頭。御史林旦、薛昌 朝、范育論定不孝,皆罷逐。翰林學士范鎮三疏言「青 苗,奪職致仕,惠卿遭喪去,安石未知所託,得曾布信 任之,亞於惠卿。」三年十二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明年春,京東、河北有烈風之異,民大恐。帝批付中書, 令省事安靜,以應天變。放遣兩路募夫,責監司、郡守 不以上聞者,安石執不下。開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斷 腕者,知府韓維言之,帝問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 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紛然驚 異,況於二十萬戶百姓固有惷愚為人所惑動者,豈 應為此,遂不敢一有所為耶?」帝曰:「民言合而聽之,則 勝,亦不可不畏也。」東明民或遮宰相馬訴助役錢,安 石白帝曰:「知縣賈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 如是。」又曰:「治民當知其情偽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縱 之便妄經省臺,鳴鼓邀駕,恃眾僥倖,則非所以為政。」 其強辨背理率類此。帝用韓維為中丞,安石憾曩言, 指為善附流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維辭而止。歐陽修 乞致仕,馮京請留之,安石曰:「修附麗韓琦,以琦為社 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則壞一郡,在朝廷則壞朝廷,留 之安用?」乃聽之。冨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謂不足 以阻姦,至比之共、鯀。靈臺郎尢瑛言天久,陰星失度, 宜退。安石即黥隸英州。唐垌本以安石引薦為諫官, 因請對,極論其罪。謪死,文彥博言:「市易與下爭利,致 華嶽山崩。」安石曰:「華山之變,殆天意為小人發。市易 之起,自為細民久困,以抑兼并爾,於官何利焉?」閼其 奏,出彥博守魏。於是呂公著、韓維、安石藉以立聲譽 者也。歐陽修、文彥博,薦己者也;冨弼、韓琦,用為侍從 者也;司馬光、范鎮,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遺力。禮 官議正太廟、太祖東嚮之位,安石獨定議還僖祖於 祧廟,議者合爭之,弗得。上元夕,從駕乘馬入宣德門, 衛士訶止之,策其馬。安石怒,上章請逮治。御史蔡確 言:「宿衛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馬非其處,所應 訶止。」帝卒為杖衛士,斥內侍,安石猶不平。王韶開熙 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議,解所服玉帶賜之。七年春,天 下久旱,饑民流離,帝憂形於色,對朝嗟嘆,欲盡罷法 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此不足 招聖慮,但當修人事以應之。」帝曰:「此豈細事,朕所以 恐懼者,正為人事之未修爾。今取免行錢太重,人情 咨怨,至出不遜語,自近臣以至后族,無不言其害。兩 宮泣下,憂京師亂起,以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 臣不知為誰,若兩宮有言,乃向經、曹佾所為爾。」馮京 曰:「臣亦聞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為歸,故京 獨聞其言,臣未之聞也。」監安上門鄭俠上疏,繪所見 流民扶老攜幼困苦之狀,為圖以獻,曰:「旱由安石所 致,去安石,天必雨。」俠又坐竄嶺南。慈聖、宣仁二太后 流涕謂帝曰:「安石亂天下。」帝亦疑之,遂罷為觀文殿 大學士、知江陵府。自禮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 呂惠卿服闋,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為參知政事, 又乞召韓絳代己,二人守其成謨,不少失。時號絳為 「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善神。」而惠卿實欲自得政,忌 安石復來,因鄭俠獄陷其弟安國,又起李士寧獄以 傾安石。絳覺其意,密白帝,請召之。八年二月,復拜相。 安石承命,即倍道來。《三經義》成,加尚書左僕射兼門 下侍郎,以子雱為龍圖閣直學士。雱辭,惠卿勸帝允 其請,由是嫌隙愈著。惠卿為蔡承禧所擊,居家俟命 雱風。御史中丞鄧綰復彈惠卿與知華亭縣張若濟 為姦利事,置獄鞫之,惠卿出守陳。十月,彗出東方,詔 求直言,及詢政事之未協於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 「晉武帝五年,彗出軫,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一十八 年,與乙巳占所期不合。蓋天道遠,先王雖有官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