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6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海郡公。貞元元年,策賢良方正,得穆質、裴復、柳公綽、 歸登、崔邠、韋絕、魏弘簡、熊執易等,世美防知人。時比 歲旱,策問陰陽祲沴,質對:「漢故事,免三公,卜式請烹 弘羊。指當時輔政者。」右司郎中獨孤愐欲下質,防不 許,曰:「使上聞所未聞,不亦善乎?」卒置質高第,帝見策, 嘉之。初,防與知雜御史竇參遇導騎不引避,參讁其 僕。及為相,防尹京兆,迫使致仕,授工部尚書。防叱曰: 「吾與蕭昕子齒,而同昕老,坐宰相,餘憤邪?不得志」卒, 年六十九,贈太子少保,諡曰宣。防于詩尤工,有所感 發,以譏切世敝,當時稱之。與中書舍人謝良弼友善, 時號「鮑謝」云。

按《舊唐書》本傳,「鮑防,襄州人。幼孤貧,篤志好學,善屬 文。天寶末,舉進士,為浙東觀察使薛兼訓從事,累至 殿中侍御史。入為職方員外郎,改太原少尹,正拜節 度使。入為御史大夫,歷福建、江西觀察使。徵拜左散 騎常侍。扈從奉天,除禮部侍郎,尋遷工部尚書,致仕。 防歷洪福、京兆,皆有政聲。唯總戎非所宜,而謬執兵」 柄。以太原革車胡騎雄雜,而迴鶻深入寇,防出拒戰, 為虜所敗。為禮部侍郎時,嘗遇知雜侍御史寶參於 通衢導騎不時引避,僕人為參所鞭。及參秉政,遽令 致仕。防謂親友曰:「吾與蕭昕之子齒,而與昕同日懸 車,非朽邁之致。」以餘憤見廢。防文學舊人,歷職中外, 不因罪戾,而為俗吏所擯,竟以憤終。眾頗憫防而咎 參。故參之敗不旋踵,非不幸也。

李紓

按《唐書》本傳:「李紓,字仲舒,始仕為校書郎。大曆初,李 季卿薦為左補闕,累遷中書舍人。德宗居奉天,繇禮 部侍郎選為同州刺史。帝次梁,紓委城趨行在,擢兵 部侍郎、高邑伯。建言享武成王廟不宜與文宣王等, 制從之。紓性樂易,喜接後進。其自奉養頗華裕,不為 齪齪崖檢。官雖貴,而遊縱自如。奉詔為《興元紀功述》」 及它郊廟樂章,論譔甚多。進吏部侍郎,年六十二卒, 贈禮部尚書。

按《舊唐書》本傳:「李紓,字仲舒,禮部侍郎希言之子。少 有文學。天寶末,拜祕書省校書郎。大曆初,吏部侍郎 李季卿薦為左補闕,累遷司封員外郎、知制誥,改中 書舍人。尋自虢州刺史徵拜禮部侍郎。德宗居奉天, 擇為同州刺史,尋棄州詣梁州行在,拜兵部侍郎。反 正,兼知選事。李懷光誅,河東節度及諸軍會河中,詔」 往宣勞節度使還,敷奏合旨,拜禮部侍郎。紓通達,善 詼諧,好樂後進,厚自奉養,鮮華輿馬,以放達蘊藉稱。 雖為大官,而佚遊佐宴,不嘗自忘。嘗議享武成王不 當祀文宣廟,奏云:「『準開元十九年敕,置齊太公廟,以 張良配,太常卿及少卿丞充三獻官』。又按《開元禮》祝 文云:『皇帝遣某官昭告於齊太公。漢』」留侯至上元年, 敕追贈太公為武成王,享祭之典,一同文宣王。有司 因差太尉充獻官,兼御置祝板。伏以太公即周之太 師,張良即漢之少傅,聖朝列於祀典,已極褒崇。今屈 禮於至尊,施敬於臣佐,理或過當,神何敢歆?伏以文 宣垂教,百代宗師。五常三綱,非其訓不明;有國有家, 非其制不立。故孟軻「稱:『生人以來,一人而已』。由是正 素王之位,加先聖之名,樂用宮懸,獻差太尉,尊師崇 道,雅合政經。且太公述作止於《六韜》,勳業形於一代, 豈宜擬諸盛德,均其殊禮。其祝文請不進署,敢昭告 請改為『敬祭於』」,「其昭告請改為『致祭於留侯』,其獻官 請準舊式,差太常卿以下充。」詔百寮進議,文武官上 言,互有異同。詔曰:「帝德廣運,乃武乃文。文化武功,皇 王之一柄。祀禮教敬,國章孔明。自今宜上將軍已下 充獻官,餘依紓所奏。」紓又奉詔為《興元紀功述》及郊 廟樂章,諸所論著甚眾。卒於官,年六十二。貞元八年, 贈禮部尚書。

按《因話錄》:李紓侍郎好諧謔,又服用華鮮。嘗朝回與 同列入坊門,有負販者向不避,李罵云:「頭錢價,奴兵 輒衝官長。」負販者顧而言曰:「八錢價,措大漫作威風。」 紓樂採異語,使僕者誘之至家,為設酒饌,徐問八錢 之語,負販者答曰:「只是衣短七耳。」同列以為破的,紓 甚慚。

邵說

按《唐書文藝傳》:「邵說,相州安陽人,已擢進士第,未調, 陷史思明。逮朝義敗歸郭子儀。子儀愛其才,留幕府, 遷累長安令、祕書少監。大曆末,上言:天道三十年一 小變,六十年一大變。祿山、思明之難,出入二紀,多難 漸平。向之亂,今將變而之治。宜建徽號,承天意。而方 謁郊廟,大赦各士,誠恐雲雨之施未普,鬱結之氣未 除,願因此時修享獻,款郊廟,褒有德,錄賢人,與天下 更始,振炎益壽之術也。」不聽。德宗立,擢吏部侍郎。說 因自陳:「家本儒先祖長白山人貞一,以武后革命,終 身不肯仕。先臣殿中侍御史瓊之逮事元宗,臣十六 即孤,長育母手。天寶中始仕,會喪,客河北。祿山亂,喪 紀當終,臣不禠縗。絰又再期,懼終不」免,陰走洺魏。慶 緒遁保西城,搜脅儒者為己用,以兵迫臣,遂陷醜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