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3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新蔡縣志》:張洪,字德寬。祖父起家,富於財,洪獨好 觀子史,談古昔,因不得父母之心。然其天性至孝,緘 默無違逆,久之,父母安焉。其後父母相繼卒,洪廬於 墓側,備極辛苦,成墳墓三年。禫釋之後,迄至九十餘 歲。每言父母之恩,漱漱泣下不禁,而和順之德,鄉黨 孚戴。旌表始末,則有翰林院修撰華亭錢福《孝門八 詠記》可傳也。其略曰:「弘治九年,知新蔡縣事臣俊言 於朝曰:『臣所治縣民人張洪,天性孝行,敦確禮度。乃 於癸丑年喪母趙氏,哀毀幾絕,毀瘠骨立。及期而葬, 躄踊過悲,送者感泣,僉勸之返。洪曰:『非不知神棲於 廟,祀依於神,體魄所藏,情不忍舍』。乃獨結蝸蔀,即地 鋪苫,廬於墓側。雖冰雪嚴凝,手龜足』」僵不加裀被,炎 酷烈石,踝汗髮焦。躬築域兆,不少告休。初寢於苫,地 陷若不勝載,連四五夜,眾異而訪焉。洪曰:「吾恨不能 隧泉殉葬,以從事左右耳,何懼之有?」竟不改築,而苫 平如故。既而怒風叫號,沙石飛擊,若有彊禦鬼怪相 攻賊者。洪顏色自若,曰:「吾志在親,以死自誓,如天不 欲吾行孝,吾死此耳!吾不忍去吾母」遂寂然而息。鄉 黨鬨然以為孝感所致。既又有白鳩來巢,馴狎不去。 洪手植松千餘株,甫及終喪,蓊鬱可愛,若非人力所 致,然皆與《史傳》所載先朝旌閭表異之跡隱合。請下 所司,檢故事,修令典,以旌其門。制曰:「可。」且覈實於撫 按藩臬,遂旌其門曰孝子,舉邑賢之。越己未年,洪之 子什以鄉進士謁選松江府通判,仕復不忍違其親, 迎養於官。松江之人,填道爭觀,曰:「此孝子也。」松之仕 而家居,及庠生處士善歌詠者,相率合謀,摘其實行 奇跡,標為《八景》而傳之,以揚聖朝勸激之典、風俗之 美云。

齊雲

按《新野縣志》:「齊雲,字漢章,蚤歲失怙,哀毀踰禮。父頤 庵處士知其可教,示以詩書,即能奉訓如處士志。游 邑庠,補弟子員,中弘治壬子鄉試,授山東兗之汶上 司訓,分俸以養處士。每平旦登堂,進諸生講說,申之 以孝弟之義,以致汶上人才勃興,每南望興懷惻然。 久之,庭砌萱草茂甚,一椿忽生其旁,蔽芾勝常,諸生」 皆以為孝感所致。上其事,兗之太守鄒公取而載之 《孝宗實錄》。九載滿,志欲左右就養,不起,處士曰:「顯親 揚名,孝之大者,豈但如今之孝者,是謂能養已耶。」弘 治癸亥,擢尹邯鄲,將赴任,忽心驚,舉身流汗,遂日夜 奔走。道經邯鄲,父老願留之,雲曰:「吾父八十有五,吾 心不安,父未可知」,不允留。及抵家,處士終三日矣。雲 大哭於道旁。鄉黨士夫驚曰:「地之相去千有餘里,而 三日來奔喪,此誠孝子慕親之至,乃能先覺也。」莫不 稱其孝焉。居喪寢苫,枕塊食淡,一如朱氏禮。正德丙 寅,服闋,改知兗之嘉祥。迎養繼母,曾曲盡孝道,內外 無間言。邑人秦允以疾卒,妻梁氏死之,即日弔其喪, 以獎死節。又有張光大者,早喪偶,憐其子不再偶,即 舉鄉飲,以厲士風。惓惓乎拔幽滯之才,揚側陋之賢, 皆其孝之所推。昔黔婁為孱陵令,未旬棄官歸,父果 遘疾有日,天下後世稱其孝。以齊君之道觀之,其斯 人之謂歟!況孚草木,美教化,移風俗,又不多讓於古 人焉。

陳輔周

按《杞縣志》:「陳輔周,字汝弼,弘治時人。為邑諸生。父疾, 輔周寢不解帶,湯藥親嘗。及卒,廬墓三年,負土成墳。 正德六年,知縣楊槮奏聞於朝。」

夏塘

按《鄢陵縣志》:「夏塘,字天美,性極孝友。父疾,藥用斑毛, 求數日不獲,憂形於色。忽一燕銜置几上,藥成而疾 愈,人以為孝感。居父喪,哀毀骨立,不用浮屠,終三年 一遵古禮。塘事異母兄,曲盡友恭。弘治乙卯舉於鄉。 明年以舉人授署齊河訓導事」

謝欽

按《儀封縣志》:「謝欽,少孤,母盧氏歿,哀毀踰禮,廬墓三 年,負土起墳,朝夕哭奠。歲饑盜起,獨不犯欽廬。弘治 元年,知縣杜瑄以聞,詔樹坊表門,賜米及冠帶。卒年 八十九。」

趙景鸞

按《許州志》:「趙景鸞,臨潁人。年數歲,遇母疾,憂戚如成 人。母不食,景鸞亦不食,鄉人稱為小孝子。及長事母, 動息起居無不以身先之。舉弘治壬子鄉試,既上選, 父得癱疾,鸞晝侍左右,夜即臥於榻前,以身為父耳 目手足者五年。比卒,哭泣不欲生,衰服不去體,有間 則讀喪禮。世所尚浮屠道象之說,一不以自染。其惇」 正篤孝如此。

陳恩

按《靖安縣志》:「陳恩,字天錫,號石峰,陳伯宣子也。幼淳 篤穎異,不嬉戲。長隆師親友,刻志勵學,補邑庠弟子 員,好學不倦,以事父母為第一義,言動步趨間未嘗 忘。弘治辛亥,母舒氏患風疾,晝夜愴惶,採藥,遇異人 指樹藤煮酒,可療爾母疾。語畢忽不見。採歸煮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