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墓次,負土為墳。並以有司所請,表異之。」

楊一

按《元史孝友傳》:「楊一,懷孟人。至元閒,憐其叔清家貧, 密以分契詣神祠焚之。與清同居者三十年,無閒言。 縣以事聞,旌其家。」

張本

按《元史孝友楊一傳》:「張本,東昌茌平人。篤孝,事伯父, 叔父皆甚謹。伯父嘗病,本晝夜不去側,復載以巾車, 步挽詣岱嶽禱之。縣以事聞,旌其家。」

張慶

按《元史孝友楊一傳》:「張慶,真定人。善事繼母。伯父泰 異居河南,慶聞其貧,迎歸養之,供膳豐備,過于所生。 縣以事聞,旌其家。」

元善

按《元史孝友楊一傳》:「元善,大名人。父有昆弟五人,因 貧流散江淮,久之,遂客死。至大四年,善往尋其骸骨, 井迎弟姪等一十五喪而歸,改葬祖父母,以諸喪序 列,祔于塋次。縣以事聞,旌其家。」

趙毓

按《元史孝友傳》:「趙毓,唐州人。父福遷鄭之管城,其先 三世同爨。毓官福州司獄滿歸,以母老不復仕。一日, 會諸弟,泣申遺訓,願世世無異處,且祝天歃血以盟。 自是大小百口,略無閒言,同力合作,家道以殷。毓長 兄瑞早世,嫂劉氏守志,毓率家人事之甚恭。次兄選 繼歿,嫂王氏,毓母以其少,許歸改嫁,王氏曰:『婦無再 嫁之義,願終事姑』。」毓妹贅王佑,佑亡,妹念佑母無子, 乞歸王氏養之。人謂孝友節義,萃毓一家。元貞初旌 之。

胡光遠

按《元史孝友傳》:「胡光遠,太平人。母喪,廬墓。一夕,夢母 欲食魚,晨起號天,將求魚以祭,見生魚五尾列墓前, 俱有嚙痕,鄰里驚異,方共聚觀,有獺出草中,浮水去, 眾知是獺所獻,以狀聞於官,表其閭。」

龐遵

按《元史孝友胡光遠傳》:「至順閒,永平龐遵,母病腫,三 年不能起,忽思食魚,遵求於市不得,歸途歎恨,忽有 鯉躍入其舟,作羹以獻,母悅病瘥。」

陳韶孫

按《元史孝友傳》:「陳韶孫,廣州番禺人。父瀏,以罪流肇 州。韶孫年十歲,不忍父遠謫,朝夕號泣願從。父不能 奪,遂與俱往。跋涉萬里,不憚勞苦。道過遼陽,平章塔 出見而憫焉,語之曰:『天子寬仁,罰不及嗣。邊地苦寒, 非汝所堪。吾返汝故鄉,汝願之乎』?韶孫曰:『既不能以 身代父,當死生以之,歸非所願也』。塔出驚異,以錢賞」 之。大德六年,瀏死,韶孫哀慟,見者皆為之泣下。肇州 萬戶府以聞,命遣還鄉里,仍旌異之。

李忠

按《元史孝友傳》:「李忠,晉寧人。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 年,地大震,郇保山移,所過居民廬舍,皆摧壓傾圮。將 近忠家,分為二,行五十餘步復合,忠家獨完。」

吳國寶

按《元史孝友李忠傳》:「吳國寶,雷州人。性孝友,父喪廬 墓。大德八年,境內蝗害稼,惟國寶田無損,人皆以為 孝感所致云。」

李茂

按《元史孝友傳》:「李茂,大名人,徙家揚州。父興壽,臨卒 語茂曰:『吾病且死,爾善事母』。茂泣受命,奉母孟氏益 謹。母嘗病目失明,茂禱於泰安山,三年復明。又願母 壽,每夕祝天,乞損己年,益母孟氏。竟年八十四而歿, 居喪哀慟,聞者傷之。大德九年,揚州再火,延燒千餘 家,火及茂廬,皆風返而滅。事聞,旌之。」

羊仁

按《元史孝友傳》:「羊仁,廬州廬江人。至元初,阿朮兵南 下,仁家為所掠,父被殺,母及兄弟皆散去。仁年七歲, 賣為汴人李子安家奴,力作二十餘年。子安憐之,縱 為良。仁蹤蹟得母於潁州蒙古軍塔海家,兄於睢州 蒙古軍岳納家,弟於邯鄲連大家皆為役,尚無恙。乃 遍懇親故,貸得鈔百錠,歷詣諸家求贖之,經營百計」, 更六年乃得遂。大小二十餘口,復聚居為良,孝友甚 篤,鄉里美之。大德十二年,旌其家。

黃覺經

按《元史孝友羊仁傳》:「黃覺經,建昌人。五歲因亂失母。 稍長,誓天誦佛書,願求母所在。乃渡江涉淮,行乞而 往。衝冒風雪,備歷艱苦,至汝州梁縣春店,得其母以 歸。」

章卿孫

按《元史孝友羊仁傳》:「章卿孫,蜀人,本劉氏。幼為章提 刑養子,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遍訪于江西諸郡, 迎歸養之。」

俞全

按《元史孝友羊仁傳》:「俞全,杭州人。幼被掠賣為劉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