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齊俗》訓:「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性失然 後貴仁,道失然後貴義,是故仁義立而道德遷矣。」 《抱朴子廣譬》篇:「無當之玉盎,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 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故夏姬之無禮,不如孤逐 之皎潔;富貴之多罪,不如貧賤之履道。」

郁離子或問勝天下之道。曰:「在德何以勝德?」曰:「大德 勝小德,小德勝無德,大德勝大力,小德敵大力,力生 敵,德生力,力生於德,天下無敵。故力者勝一時者也, 德愈久而愈勝者也。夫力非吾力也,人各力其力也, 惟大德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窮而力可困。人言 五伯之假仁義也,何足道哉?」郁離子曰:「非仁人之言」 也。五伯之時,天亂極矣,穪諸侯之德無以加焉,雖假 而愈於不能,聖人有取也。故曰:「誠勝假,假勝無至誠, 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假之者,亦可矣。」

《海樵子》:「君子之精神命脈存乎言,考言而責實存乎 德。故言也者,德之華也,不可偽也。夫德偽而言傳者 鮮矣。是故君子慎言,先慎其德。」

言行部總論

易經

《乾卦》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本義「常言亦信,常行亦謹」,盛德之至也。

《家人卦》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程傳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動,不可易也。君子觀「風自火出」之象,知事之由內而出,故所言必有物,所行必有恆也。物,謂事實,恆,謂常度法則也。德業之著于外,由言行之謹于內也。言慎行修,則身正而家治矣。

《繫辭上》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大全「擬議以成其變化」,此變化只就人事說。擬議只是裁度自家言動,使合此理,變易以從道之意。如擬議得是,便吉,擬議未善,則為凶矣。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 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 也。可不慎乎!

大全節齋蔡氏曰:萬化不窮,感應二端而已。感應者心也。言者心之聲,行者心之跡,言行乃感應之樞機也。善者至善之理也,不善則悖理矣。人以善而感應,則感應同乎天矣,故曰「動天地也。」

《繫辭下》

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

大全柴氏中行曰:「身順道」則安,悖道則危,心無險陂則易,有險陂則懼。

禮記

《曲禮上》

「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

陳注人之所以為人,言行而已。忠信之人,可以學禮,故曰:「禮之質也。」大全嚴陵方氏曰:「《禮》之文則見乎事,禮之質則存乎人,言行存乎人者也,故曰『禮之質也。《樂記》又以『中正無邪為禮之質者,蓋惟行修言道乃能中正無邪,《曲禮》言其始,《樂記》言其終,所以為質則一也』』。」

《雜記》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大全嚴陵方氏曰:「言之者眾而行之者寡,言之為易而行之為難,有其言而無其行,是空言耳。孔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又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其謂是歟?」

《哀公問》

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 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 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

大全馬氏曰:言動者敬,身之所必慎也。擬之而後言,則無過言;議之而後動,則無過動。過言而民作辭,過動而民作則,以其貴者賤者之所矜式也,上者下之所視傚也。言而世為天下法,動而世為天下則,不命而民敬。恭能敬,身之效也。能敬其身,則能立其身,能揚其名,以顯父母。故曰:「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

《緇衣》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 行也。

大全長樂陳氏曰:「可言而不可行,非所謂顧行之言也,無稽之言而已,故君子弗言。可行而不可言,非所謂顧言之行也,苟難之行而已,故君子弗行。」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 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