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極》

「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靜者,所乘之機也。太極,理也; 動靜,氣也。氣行則理亦行,二者常相依,而未嘗相離 也。太極猶人也,動靜猶馬也。馬所以載人,人所以乘 馬。馬之一出一入,人亦與之出入。蓋一動一靜,而太 極之妙,未嘗不在焉。此太極二五之所以妙合而凝 也。」 陰陽做一箇看,亦得做兩箇看,亦得做兩箇看, 是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做一箇看,只是箇消長。 大 而天地萬物,小而起居飲食,皆太極陰陽之理也。 陽變陰合,初生水火,水火氣也。流動閃爍,其體尚虛, 其成形猶未定。次生木金,則確然有定形矣。水火初 是自生,木金則資乎土,五金之屬,皆從土中旋生出 來。 今說「太極動而生陽」,是把眼前箇動斬截「說起。 如今日一晝過了便是夜,夜過便是明日。晝即今晝 以前又有夜了;昨夜以前又有晝了。如今要說時日, 也只從今日子時起。其實子以前豈是無子?」 問:「『太 極動而生陽』,是有這動之理,便能生陽否?」曰:「有這動 之理,便能動而生陽;有這靜之理,便能靜而生陰。既 動,則理又在動之中;既靜,則理又在靜之中。」又問:「動 靜是氣也,理為氣之主,便能如此否?」曰:「是也。既有理, 遂有氣;既有氣,則理在乎氣之中。周子謂:『五殊二實, 二本則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自下推而 上去,五行只是二氣,二氣又只是一理;自上推而下 來,只是這一箇理。萬物分之以為體,萬物之中又各 具一理,所謂『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然總又只是一箇 理。這理處處用混淪。如一粒粟生為苗,苗便生花,花 便結實,又成粟,還復本形。一穗有百粒,箇箇完全,又 將這百粒去種一粒,又各成百粒,生生只管不已。初 閒只是這一粒,分去物,物各有理,總只是一理。

性理大全

《理氣》

程子曰:有形總是氣,無形只是道, 離陰陽則無道。 陰陽氣也,形而下也,道,太虛也,形而上也。

勉齋黃氏曰:「天道是理,陰陽五行是氣。合而言之,氣 即是理,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分而言之,理自為理,氣 自為氣,形而上下是也。 理無跡而氣有形,理無際 而氣有限,理一本而氣萬殊,故言理之當先乎氣,深 思之則無不通也。 天地生出人物,如大芋頭生出 小芋頭,大底有理與氣,以下生出無限小底,卻都傳 與他」去。

北溪陳氏曰:「二氣流行萬古生生不息,不成只是箇 空,氣必有主宰之者,曰理是也。理在其中為之樞紐, 故大德流行,生生未嘗止息。所謂以理言者,非有離 乎氣,只是就氣上指出箇理,不離乎氣而為言耳。 理不外乎氣,若說截然在陰陽五行之先,及在陰陽 五行之中,便成理與氣為二物矣。」

《太極》

節齋蔡氏曰:「主太極而言,則太極在陰陽之先,主陰 陽而言,則太極在陰陽之內,時既不同,所主皆異,不 可執一而廢一也。蓋自陰陽未生之時而言,則所謂 太極者,即在乎陰陽之中也。」

西山真氏曰:「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所謂萬 物一原者,太極也。太極者,乃萬理統會之名,有理即 有氣,分而為二則為陰陽,分而為五則為五行。萬事 萬物,皆原於此。人與物得之則為性。性者即太極也, 仁義即陰陽也,仁義禮智信即五行也。萬物各具一 理,是物物一太極也。萬理同出一原,是萬物統體一」 太極也。太極非有形有氣之物,只是理之至者。故曰 「無極而太極。」

北溪陳氏曰:「太極之所以為極至者,言此理至中至 正,至精至粹,至神至妙,至矣盡矣,不可以復加矣,故 強名曰極。 太極只是以理言也,理緣何又謂之極? 極,至也,以其在中有樞極之義,如皇極、北極等,皆有 在中之義,不可便訓極為中。蓋極之為物,常在物之 中,四面到此都極至,都去不得。如屋脊梁謂之屋極 者」,亦只是屋之眾材,四面湊合到此處,皆極其中。就 此處分出去,布為眾材,四面又皆停勻,無偏剩偏欠 之處。如塔之尖處,便是極。如北極,四面星宿皆運轉, 惟此不動,所以為天之樞。若「太極」云者,乃是就理論, 天之所以萬古常運,地之所以萬古常存,人物之所 以萬古生生不息,不是各各自恁地,都是理在其中, 為之主宰,便自然如此。就其為天地萬物主宰處論, 恁地渾淪極至,故以「太極」名之。蓋總天地萬物之理, 到此湊合更無去處。及散而為天地、為人為物,又皆 一一停勻,無少虧欠,所以謂之「太極。」 太極只是總 天地萬物之理而言,不可離天地萬物之外而別為 之論。纔說離天地萬物而有箇理,便成兩截去了。 未有天地萬物,先有是理。然此理不是懸空在那裡, 纔有天地萬物之理,便有天地萬物之氣;纔有天地 萬物之氣,則此理便全在天地萬物之中。周子所謂 「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是有這動之理,便能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