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先用而後體,先感而後寂?」曰:「在陰陽言,則用在陽而 體在陰。然動靜無端,陰陽無始,不可分先後。今只就 起處言之,畢竟動前又是靜,用前又是體,感前又是 寂,陽前又是陰,而寂前又是感,靜前又是動。」將何者 為先後?不可只道今日動便為始,而昨日靜更不說 也。如鼻息言呼吸則辭順,不可道吸呼,畢竟呼前又 是吸,吸前又是呼。 太極非是別為一物,即陰陽而 在陰陽,即五行而在五行,即萬物而在萬物,只是一 箇理而已。因其極至,故名曰「太極。」 若無太極,便不 翻了天地。 太極,理也;動靜,氣也,氣「行則理亦行,二 者常相依而未嘗相離也。」當初元無一物只有此理, 有此理便會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動極復 靜,循環流轉,其實理無窮,氣亦與之無窮。自有天地, 便是這物事在這裡流轉。一日有一日之運,一月有 一月之運,一歲有一歲之運,只是這物事滾將去。 太極未動之前便是陰,陰靜之中自有陽之根,陽動 之中又有陰之根。動之所以必靜者,根乎陰故也;靜 之所以必動者,根乎陽故也。 太極之有動靜,是天 命之流行也。或疑靜處如何流行?曰:惟是一動一靜, 所以流行。如秋冬之時,謂之不流行,可乎?若謂不能 流行,何以謂之靜而生陰也?觀「生」之一字可見。 自 太極至萬物「化生,只是一箇道理包括,非是先有此 而後有彼。但統是一箇大原,由體而達用,從微而至 著。」 問:「一理之實,而萬物分之以為體,故萬物各具 一太極。如此說,則太極有分裂乎?」曰:「本只是一太極, 而萬物各有稟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極。如月在天,只 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分也。 太」極分開,只是兩箇陰陽,括盡了天下物事, 原極 之所以得名,蓋取樞極之義。聖人謂之「太極」者,所以 指夫天地萬物之根也。周子因之而又謂之「無極」者, 所以大無聲無臭之妙也。 太極無方所,無形體,無 地位,可頓放。若以未發時言之,未發卻只是靜。動靜 陰陽,皆只是形而下者。然動亦太極之動,靜「亦太極 之靜,但動靜非太極耳。故周子只以無極言之。未發 固不可謂之太極,然中含喜怒哀樂,喜樂屬陽,怒哀 屬陰,四者初未著而其理已具。若對已發言之容,或 可謂之太極,然終是難說。此皆只說得箇髣髴形容, 當自體認。 動不是太極,但動者太極之用耳;靜不 是太極,但靜者太極之體耳。」 或問太極。曰:「太極是 箇極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周子所謂『太極』,是天地人物萬善至好底表德。 才 說太極,便帶著陰陽;才說性,便帶著氣,不帶著陰陽 與氣。太極與性,那裡收附!然要得分明,又不可不拆 開說。」 問:「『先生說太極有是性,則有陰陽五行』。此說 性是如何?」曰:「想是某舊說,近思量又不然。此『性』字為 稟於天者言。若太極,只當說理,是移易不得。《易》言:『一 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則謂之善,至成之者方謂之 性』。此謂天所賦於人物,人物所受於天者也。 某嘗 說,太極是箇藏頭底,動時屬陽,未動又屬陰了。 太極自是涵動靜之理,卻不可以動靜分體用。蓋靜 即太極之體也,動即太極之用也。譬如扇子只是一 箇扇子,動搖便是用,放下便是體。才放下時,便只是 這一箇道理;及搖動時,亦只是這一箇道理。」 梁文 叔曰:「太極兼動靜而言。」曰:「不是兼動靜,太極有動靜。 喜怒哀樂未發也有箇太極,喜怒哀樂已發也有箇 太極。只是一箇太極,流行于已發之際,斂藏于未發 之時。」 或問太極。曰:「未發便是理,已發便是情,如動 而生陽,便是情。 太極者,如屋之有極,天之有極,到 這裡更沒去處,理之極至者也。陽動陰靜,非太極,動 靜只是理有動靜,理不可見,因陰陽而後知理撘在 陰陽上,如人跨馬相似。才生五行,便被氣質拘定。各 為一物,亦各有一性,而太極無不在也。」 問:「劉子所 謂『天地之中』,即周子所謂『太極』否?」曰:「只一般,但名不 同。中只是恰好處;《書》『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亦只是 恰好處。極不是中。極之為物,只是在中。如這燭臺中 央簪處,便是極。從這裡比到那裡,也恰好,不曾加些; 從那裡比到這裡,也恰好,不曾減些。 太極是箇大 底物事,『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無一箇物似 宇樣大。『四方去無極,上下去無極是多少大,無一箇 物似宙樣長遠。亙古亙今,往來不窮,自家心下須常 認得這意思』。」問:「此是誰語?」曰:「此是古人語。象山常要 說此語,但他說便只是這箇,又不用裡面許多節拍, 卻只守得箇空蕩蕩底。公更看橫渠《西銘》,初看有許 多節拍,卻是狹充其量,是甚麼樣大! 以理言之,則 不可謂之有;以物言之,則不可謂之無。」 或問:「康節 云:『道為太極』。又云:『心為太極』。道指天地萬物自然之 理而言;心指人得是理,以為一身之主而言?」曰:「固是。 但太極只是箇一而無對者。 太極是五行陰陽之 理,皆有不是空底物事。若是空,如釋氏說性相似, 極是道理之極至,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 太 極只是極至,更無去處了。『至高至妙,至精至神,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