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九卷目錄

 理氣部總論三

  邵子皇極經世二觀物內篇之六 觀物內篇之七 觀物內篇之八 觀

  物內篇之九

學行典第九卷

理氣部總論三

邵子皇極經世二

《觀物內篇之六》

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刪;《詩》自文 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軒而下,祖三皇也。 自堯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 文而下,孫五霸也。」

《易》《書》《詩》《春秋》,皇帝王霸,聖人之事業,盡在於是矣。仲尼祖三皇,宗五帝,子三王,孫五霸,其道大德尊如此。《中庸》曰:「仲尼祖述堯、舜而不曰三皇,尊之而不可以言名也;憲章文武而不及五霸,卑之而有所不足道也。」此則兼舉之矣。然聖人作《春秋》,雖五霸猶或取之,以其有功於一時也。故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聖人之心公天下也如此。《春秋》者,聖人之刑賞也。五霸雖得罪於聖人,及其有功,亦在所不掩也。嗚呼!治天下者賞善刑惡,能如聖人之心以公天下,則四海之內,無思不服;儻徇好惡之私,則刑賞濫矣。刑賞濫而天下未有不亂者也。

祖三皇尚賢也,宗五帝亦尚賢也。三皇尚賢以道,五 帝尚賢以德。子三王尚親也,孫五霸亦尚親也。三王 尚親以功,五霸尚親以力。

「三皇五帝之治,皆尚賢者也,而三皇以道,五帝以德」 ;三王五霸之治,皆尚親者也,而三王以功,五霸以力。以道則為化,以德則為教,以功則為勸,以力則為率。道德則無親疏之閒,功力則有違從之異。然而力率天下而親之,則狹矣。此皇帝王霸之所以分也。

嗚呼!時之既往億千萬年,時之未來亦億千萬年。仲 尼中閒生而為人,何祖宗之寡而子孫之多邪?所以 重贊堯、舜,至禹曰「禹,吾無閒然矣。」

時之既往,時之未來,皆有億千萬之數,所以為古今也。仲尼在古今之閒,何祖宗之寡,子孫之多?謂治世少而亂世多,聖君少而庸君多也。三王方三皇五帝時,雖不同,然固已鮮矣。後世不止雜乎霸,而霸亦有所不足也。仲尼贊堯,則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贊舜則曰:「君哉舜也!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至禹,則曰:「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禹,吾無間然矣。文王則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 湯武則曰:「順乎天而應乎人。」 嗚呼,文王之德與舜禹並,可謂至矣。

仲尼後禹千五百餘年,今之後仲尼又千五百餘年, 雖不敢比仲尼上贊堯、舜、禹,豈不敢比《孟子》「上贊仲 尼乎?」

仲尼後禹千五百餘年,今之後仲尼又千五百餘年,蓋道之相傳,無古今之異。《仲尼》傳堯、舜、禹者也,《孟子》傳仲尼者也,吾先君子蓋學孔、孟者也。

人謂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獨夫以百畝為 土,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為土,天子以九州 為土,仲尼以萬世為土。若然,則《孟子》言「自生民以來 未有如孔子也」,斯亦未為之過矣。

獨夫之土,百畝而已;大夫之土,百里而已;諸侯之土,四境而已;天子之土,九州而已:皆有窮極者矣。仲尼之道,通萬萬世而無弊,萬世之所尊者也。故曰:仲尼以萬世為土,非特萬世也,亙古今,窮天地,一人而已。故《孟子》曰:「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夫人不能自富,必待天與其富然後能富;人不能自 貴,必待天與其貴然後能貴。若然則富貴在天也,不 在人也。有求而得之者,有求而不得者矣。是繫乎天 者也。功德在人也,不在天也。可修而得之,不修則不 得,是非繫乎天也,繫乎人者也。」夫人之能求而得富 貴者,求其可得者也;非其可得者,非所以能求之也。 昧者不知。「求而得之」,則謂其己之能得也,故矜之;「求 而失之」,則謂其人之不與也,故怨之。如知其己之所 以能得,人之所以能與,則天下安有不知量之人耶?

富貴在天,不可求而得;功德在人,所可修而至。不可求而得,故必曰有命;所可修而至,故不可不勉。世之人不務修其所可至,而務求其所不可得,惑之甚也。故未得之則患得之,既得之則患失之。得之則矜夸,失之則怨懟。苟能知己得之,人與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