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此贊乾坤之功,雖至溥而無際,而乾坤之德,實至要而不繁也 。潘氏曰:「乾主宰大始,坤作成萬物」 ,此乾坤之職也。使為乾者用力之難,為坤者用功之繁,則乾坤亦勞矣。惟乾以易知,故主宰大始,不以為難;惟坤以簡能,故作成萬物,不以為繁也。雲峰胡氏曰:《本義》曰:此承上文男女而言乾坤之理。蓋物凡陽皆屬乾之男,凡陰皆屬《坤》之女,一陰一陽,可相有不可相無,然其理則陽主於始物,陰不過作成之爾。陽主始物,自然而然,胡為是之易也?健故也;陰但從陽,自能成物,胡為是之簡也?順故也。上兩節論陰陽之形體,兼氣與形而言也。此論陰陽之性情,因氣與形而以理言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

本義陰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大全朱子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何以謂之道?當離合看。 「一陰一陽之謂道」,則陰陽是氣不是道,所以為陰陽者乃道也。若只言「陰陽之謂道」,則陰陽是道。今曰一陰一陽,則是所以循環者乃道也。「一闔一闢謂之變」,亦然。又曰:「理則一而已。」其形者則謂之器,其不形者則謂之道。然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蓋陰陽亦「器也,而所以陰陽者,道也。是以一陰一陽,往來不息,而聖人指是以明道之全體也。此『一陰一陽之謂道』之說也。」 問:「『一陰一陽之謂道』,便是太極否?」曰:「陰陽只是陰陽,道便是太極。程子說:『所以一陰一陽者,道也』。」 問:「一陰一陽之謂道。」曰:「以一日言之,則晝陽而夜陰;以一月言之,則朢前為陽,朢後為陰;以一歲言之,則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從古至今,恁地滾將去,只是這箇陰陽,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從此句下文分兩腳,此氣之動,為人為物,渾是一箇道理。故人未生以前,此理本善,所以謂「繼之者善」,此則屬陽;氣質既定,為人為物,所以謂「成之者性」,此則屬陰。又曰:「一陰一陽」,此是天地之理。如「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繼之者善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此「成之者性也。」這一段是說天地生成萬物之意,不是說人性上事。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本義「道具於陰而行乎陽。」繼、言其發也。善,謂化育之功,陽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謂物之所受,言物生則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陰之事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 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本義「仁陽知陰」,各得是道之一隅,故隨其所見而目為全體也。「日用不知」,則莫不飲食,「鮮能知味」者,又其每下者也,然亦莫不有是道焉。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 至矣哉。

本義顯,自內而外也。仁,謂造化之功,德之發也。藏,自外而內也。用,謂機緘之妙,業之本也。程子曰:「天地無心而成化,聖人有心而無為。」大全《朱子》曰:「顯諸仁。」

是「元亨」,誠之通,藏諸用;是「利貞」,誠之復。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本義《張子》曰:「富有者,大而無外,日新者,久而無窮。」大全朱子曰:「富有之謂大業」,言萬物萬事,無非得此理,所謂富有也。日新,是只管運用流行,生生不已。節齋蔡氏曰:富有廣大,不禦日新,悠久無疆,天高地下,萬物散殊,其富有之謂歟。陰陽升降,變化不窮,其日新之謂歟。

生生之謂《易》。

本義陰生陽,陽生陰,其變無窮,理與《書》皆然也。

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

本義效,呈也。《法》,謂造化之詳密而可見者。

「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

本義事之未定者,屬乎陽也。占之已決者,屬乎陰也。

陰陽不測之謂「神。」

本義《張子》曰:「兩在,故不測。」大全朱子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是總結這一段。不測是在這裡,又在那裡,便是這一箇物事,走來走去,無處不在。六十四卦都說了,這又說三百八十四爻許多變化,都只是這一箇物事周流其間。

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 窮謂之通。

本義闔闢、動靜之機也。先言「坤」者、由靜而動也。「乾坤變通」者、化育之功也。大全漢上朱氏曰:《坤》自夏至,以一陰右行,萬物由之而入,故曰「闔戶。」乾自冬至,以一陽左行,萬物從之而出,故曰「闢戶。」又曰:「無闔則無闢,無靜則無動。」此《歸藏》所以先坤歟。 進齋徐氏曰:天道流行,有動有靜,猶戶之闔闢也。陽之噓也,戶之闢也,群蟄由是而作也,是謂之《乾》。陰之翕也,戶之闔也,群動由是而息也,是謂之《坤》「先坤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