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七卷目錄

 理氣部總論一

  易經繫辭上 繫辭下 說卦傳

  太極圖周子太極圖說 朱子太極圖說解

  周子通書動靜 理性命

  張子正蒙太和篇 參兩篇 天道篇 神化篇 動物篇 誠明篇

學行典第七卷

理氣部總論一

易經

《繫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 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本義「天地」者,陰陽形氣之實體。「乾坤」者,《易》中純陰純陽之卦名也。「卑高」者,天地萬物上下之位。「貴賤」者,《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動者,陽之常;靜者,陰之常。「剛柔」者,《易》中卦爻陰陽之稱也。方謂事情所向。言事物善惡,各以類分。而「吉凶」者,《易》中卦爻占決之辭也。「象」者,日月星辰之屬。「形」者,山川動植之屬。「變化」者,《易》中蓍策卦爻,陰變為陽,陽化為陰者也。此言聖人作《易》,因陰陽之實體,為卦爻之法象。莊周所謂「《易》以道陰陽」,此之謂也。大全問:第一章第一節,蓋言聖人因造化之自然以作《易》。朱子曰:「論其初,則聖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著之於書,此是後來人說話。又是見天地之實體,而知《易》之書如此。如見天之尊,地之卑,卻知得《易》之所謂乾坤者如此;如見天之高,地之卑,卻知得《易》所分貴賤者如此。」又曰:「此是因至著之象,以見至微之理。」又曰:「上句是言造化之實體,以明下句《易》中之事。」 融堂錢氏曰:「『無畫之《易》,在太極先;有畫之《易》,自兩儀始』。蓋下文所謂『貴賤、剛柔、吉凶變化,自乾坤而始著,非自乾坤而始有也』。」 雙湖胡氏曰:「天尊地卑,陰陽固有自然尊卑之象,然於《易》上欲見其尊卑處,何者為最親切?」曰:「自太極生兩儀象卦,最可見。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則陽已居先矣。至於陽儀之上生一陽一陰,先陽固宜也。陰儀上當以陰為主矣。其生一陽一陰,亦以陽居先焉。以至於六畫,莫不先陽而後陰,於是首《乾》終《坤》。乾不期尊而自尊,《坤》不期卑而自卑。於此見尊陽卑陰,非聖人之私意,卦畫自然之象,而亦造化自然之位也。 張子曰:「不言高卑,而曰卑高者,亦有義,高以下為基,亦是人先見卑處,然後見高也。 鶴山魏氏曰:卦畫自下始也。位,六位也。貴賤,觀於《屯》言以貴下賤,《訟》言以下訟上之類可見矣。天圓而動,地方而靜,故有常。剛爻一三五,柔爻二四六也。斷因九六之得位失位而斷之也,《觀》於位正當也,位不當也之類可見矣。 臨川吳氏曰:『動靜有常,以天地之用言。天運轉不已,陽常動也;地填嶷不移,陰常靜也。剛柔以卦之奇耦二畫言,剛謂奇畫,柔謂耦畫。斷猶判也。剛畫猶陽動之實而一,柔畫猶陰靜之虛而二也』。」 東坡蘇氏曰:「方本異也,而以類而聚,此同之生於異也;物群則其勢不得不分,此異之生於同也。天地一」物也,陰陽一氣也,或為象,或為形,所在之不同,故云在者明其一也。象者,形之精華,發於上者也。形者,象之體質,留於下者也。 盤澗董氏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變化非因形象而後有也,變化流行,非形象則無以見,故因形象而變化之跡可見也。日月星辰,象也;山川動植,形也。象,陽氣所為,形,陰氣所為。然陽中有陰,則日星陽也,月辰陰也;陰中有陽,則山陰而川陽,然陰陽又未嘗不相錯,而各自為陰陽也。」 涑水司馬氏曰:「乾坤定於天地,貴賤陳於尊卑,剛柔斷於動靜,吉凶生於萬物,變化見於形象,皆非聖人為之也。天地之判,陰陽之交,本自有之,而聖人準之以為教爾。」 勉齋黃氏曰:「此言有天地,則乾坤、貴賤、剛柔、吉凶、變化之理,昭然可見。然必有乾坤,而後貴賤、剛柔、吉凶之體始具,有貴賤、剛柔、吉凶,而後變化之用始行,始於乾坤,終於變化,此生生所以不窮,天地所以常久而不已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本義此言《易》卦之變化也。「六十四卦之初,剛柔兩畫而已。兩相摩而為四,四相摩而為八,八相盪而為六十四。」大全問:「『剛柔相摩,八卦相盪』。竊謂六十四卦之初,剛柔兩畫而已。兩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皆是自然生生不已,而謂之摩盪,何也?」朱子曰:「摩如一物,在一物上面摩旋底意思,亦是相交意思。如今人磨子相似,下面一片不動,上面一片只管摩旋,推盪不曾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