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存也。夫學莫惡於多岐,莫貴於主一,清父其姑舍是

而顓求於吾儒之學,「持守之堅,涵養之熟,未聞心存 而氣不與俱者也,清父其思焉。」

《六德舍銘》
明·殷雲霄

德者,得也,自賢人以下言之也。生而理具於心,存之斯無假於外,惟失之而復,而後為得也,故曰:「自賢人以下言之也。」 或曰:「其理存者,七情安,百行順,萬物和,此之謂德。」 言所得者多矣。《殷子》曰:「明誠之道,會於一矣;動靜之機,通於萬矣。」

不擾其氣之清,不蔽其心之靈,不雜其性之精,曰「先 萬感而獨覺,照萬數而有恆」矣。

「公於己」,一心惟理,公於人萬物吾身。

「《物格》知性」,知至之命。

貞於心者,不爽其制;定於理者,不昧其宜;勇於斷者, 不隨其似;明於分者,不混其施。

夫心主物而成性,己之不盡而曰「可以為之乎」,處之 不實,而曰「可以持之乎!」如植孔繁,各育而蕃,其本則 存,曰:「惟是哉,萬原之原。」

「溫然有容」者,仁之德,秩然不戾者,義之則。

《六行舍銘》
前人

六行之目,愛之則也,行之情廣矣。先王之教專於愛,其意可識也。孝,愛之本也;友,愛之切也;睦,愛之和也;婣,愛之分也;任,愛之信也;恤,愛之感也。任何以為愛?曰:「相信者不肯忮,相愛者不忍欺。」

「遠弗愧邇,終弗愧始,天且不違,凡我惟理」,是曰「天道, 成孝之紀;致精畢力,於心於跡,凡我可為,無欠無抑」, 是曰「人道,順事之則。」

愛無衰於妻子,怨無生於貨利。

以禮正倫,以心篤愛。愛無偏私,倫紀藹藹。

義以合物,情以生恩。義離匪道,恩虧匪人。

匪貌之共,維言之衷。眾罔弗從。

汝飽汝食,呻吟汝側,獨不隱惻噫,誰能不嗇其積不 德於色耶?

《六藝舍銘》
前人

禮以節情,樂以和性,射以正志,御以致遠,書以載物,數以窮變。《殷子》曰:「道之淵淵,豈不遠哉?流化達用,不遺乎細微。」 是故取物以備用,立則以成化,君子弗以置諸己。

「盈」之無弗有也。「制」之可以守也。「維儀匪飾」,保中而無 咎也。

樂匪人作,匪人弗成。維古作者,天粹天精。我心我音, 何古何今?聿成五德,玉振金聲。

巧於正,精於熟。

嗚呼,慎之慎之,有安於奇而仆於彝。

惟敬惟式,勿荒勿側,乃見乎天德。

「察變以跡,用亦惟則。」孰會其一,而窮於極。

學行總部藝文二

《勵志詩》
晉·張華

大儀斡運,天迴地游。四氣鱗次,寒暑環周。星火既夕, 忽焉素秋。涼風振落,熠燿宵流。

其二

《吉士》思秋,實感物化。日與月與,荏苒代謝。逝者如斯, 曾無日夜。嗟爾庶士,胡寧自舍。

其三

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眾鮮克舉。大猷元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