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極圖》,朱子發謂周子得於穆伯長,而胡仲仁因之, 遂亦以謂穆特周子,學非一師,陸子靜因之,遂亦以 《朱錄》為有考,而潘誌之不足據也。蓋胡氏兄弟於希 夷不能無少譏議,是以謂周子為非止為穆伯之學 者。陸氏兄弟以希夷為老氏之學,而欲其當謬加無 極之貴,而有所顧藉於周子也。然其實則穆死於明 道元年,而周子時年十四矣。是朱氏、胡氏、陸氏不惟 不考乎潘誌之過,而又不考乎此之過也。然始也朱 子見《潘誌之圖》為周子所自作,而非有所受於人也, 於乾道己丑已序於《通書》之後矣。後八年記書堂則 亦曰:「不繇師傳,默契道體,實天之所畀也。」又十年,因 見張詠事,有陰陽之語,與《圖說》意頗合,以詠學於希 夷者也。故謂是說之傳,固有端緒,至於先生,然後得 之於心,無所不貫,於是始為此圖,以發其祕爾。又八 年而為《圖書注釋》,則復云:「莫或知其師傳之所自」,蓋 前之為說者乃復疑而未定矣。豈亦不考乎?此,故其 為說之不決於一也。而或又謂周子與胡宿、邵古同 事潤州一浮屠,而傳其《易》書,此蓋與謂邵氏之學,因 其母舊為某氏妾,藏其亡夫遺書以歸邵氏者,因為 浮薄不根之說也。然而周子邵子之學先天太極之 圖,雖不敢必其所傳之出於一,而其理則未嘗不一, 而其理之出於《河圖》者,則又未嘗不一也。夫河圖之 中宮,則《先天圖》之所謂無極,所謂太極,所謂道與心 者也;先天圖之所謂「無極」,所謂太極。所謂道與心者, 即《太極圖》之所謂無極而太極所謂太極本無極,所 謂「人之所以最靈」者也。《河圖》之東北,陽之一生數,統 夫陰之二成數,則先天圖之左方震一、離兌二、乾三 者也。先天圖之左方震一、離、兌二、乾三者,即《太極圖》 之左方陽動者也。其兌、離之為陽,中之陰即陽動中 之為陰靜之根者也。《河圖》之西南,陰之二生數,統夫 陽之二成數,則先天圖之右方,巽四坎艮五坤六者 也。先天圖之右方,巽四坎艮五坤六者,即太極圖之 右方,陰靜者也。其坎艮之為陰中之陽,即陰靜中之 為陽,動之根者也。《河圖》之奇偶,則先天《太極圖》之所 謂陰陽,而凡陽皆乾,凡陰皆坤也。《河圖先天太極圖》 之左方皆離之象也,右方皆坎之象也。是以《河圖》水 火居南北之極,《先天圖》坎離列左右之門,《太極圖》陽 變陰合而即生水火也。至元丙子八月朢日,靜修新 齋記。

《太極賦》
胡炳文

渾淪無外,磅礡深廣。孰鉤其元,為我指掌。鰲極定位, 龍馬負圖。五十虛中,天地其發我矣乎?龜書天錫,禹 疇攸則。其中用五,名曰「皇極。」然則羲之則圖也。卦有 爻,蓍有策,文王周公亦既有辭矣。胡為不以太極言 於易?易者,陰陽代換之名;極者,陰陽代換之理。後際 不見其終,前瞻不見其始。文王周公非不言也。陰陽 在是,太極不離乎是爾。不離者,物物各具;不雜者,物 物統體。渾然者如此,粲然者如彼。造化氣也,孰為氣 之樞紐?品彙形也,孰為氣之根柢?不有夫子,孰明厥 旨?大哉《易》矣,斯其至矣。夫!文王周公未嘗言太極也, 而發之者仲尼。仲尼未嘗言無極也,而明之者濂溪。 曰「有」曰無,奚可岐而二之?況所謂無者,非視之不見 而言希,非聽之不聞而曰夷。蓋言無形而有理,非如 屋極之極可以形窺也,非如北極之極可以象推也。 濂溪之說,吾知其非得之於師;濂溪之心,吾知其得 之於仲尼。仲尼得之文王周公,文王周公得之庖羲。 混兮闢兮,其無窮兮。不言者非私,言之者非離。然則 孰為天地之太極?曰「人;孰為人之太極曰心。」太極動 而生陽,靜而生陰。人者陰陽二氣之會,心者陰陽不 測之神。人之一身,萬物咸備,一方寸中具一天地所 當得者。將發之際,原夫未發,無偏無倚,在《圖書》則中 各有五,五中有一,一非心之體乎?在《先天》則萬化萬 事生乎心,非即圖書之自中而起者乎?動宜省察,靜 宜極養誠,心在致其知,勿忘勿助之長,立身以德行 為先,立言以明經為尚,太極在我,真實無妄,往聖之 絕學,萬世之太平,方當於我乎有望也。而況主靜以 立人極,幸有聖人在乎上。

《太極賦》
黃溍

厥初馮翼以瞢闇兮,維《元黃》其孰分?爰揭揭而中立 兮,配天地以為人。曩既學而有志兮,紛遑遑其求索。 曰「道不可名兮,孰無徵而有獲?繄皇羲之神聖兮,感 龍馬之負圖。得妙契於俯仰兮,何有畫而無書?豈至 道之元遠兮,非名言之可摹?」懿尼丘之降神兮,廓人 文以宣朗。揭日月以中天兮,啟群昏之罔象。指道妙 於難名兮,曰以一而生兩。是謂太極兮,非虛無與恍 惚。高下以位兮,天尊地卑;燥濕以類兮,五行順施。南 乾北坤兮,西坎東離,萬物錯綜兮,鉅細妍媸。孰主張 是兮,茲一本之所為。歷兩都而江左兮,胡論說之紛 霏。豈清言之弗美兮,去道遠而愈離?偉先哲之獨詣 兮,重指掌於無極。揭座右以為圖兮,「開盲聾於千億。 謂斯道之匪他兮,在夫人而曰誠。幾善惡猶陰陽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