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汲黯傳》:「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 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

《鄭當時傳》「鄭當時者,字莊,好黃、老之言。」

《儒林傳》: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固生問老子書。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乃使 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 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太后默 然,無以復罪。

《日者傳》:褚先生曰:「夫司馬季主者,楚賢大夫,游學長 安,通《易》經術。黃帝、老子,博聞遠見,觀其對二大夫貴 人之言談,稱引古明王聖人道,非淺聞小數之能。」 《史記》自敘「談為太史公。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受《易》 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徐廣曰:《儒林傳》曰:「黃生好 黃老之術。」

《高士傳》:「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國人也,明老子之術,自 匿名姓,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故世號曰河上丈人。」 當戰國之末,諸侯交爭,馳說之士以權勢相傾,唯丈 人隱身修道,老而不虧,傳業於安期生,為道家之宗 焉。

樂臣公者,宋人也。其先宋公族,其後別徙趙。其族樂 毅,名顯於諸侯。而臣公獨好黃老,恬靜不仕。及趙為 秦昭王滅,臣公東之齊,以《老子》顯名,齊人尊之,號稱 「賢師。」趙人田叔等皆尊事焉。

《漢書楚元王傳》:「德字路叔,少修黃老術,有智略。少時 數言事,召見甘泉宮,武帝謂之千里駒。昭帝初,為宗 正丞,常持老子知足之計。」

《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 古,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 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 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是時淮南王 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辨。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 秦舊書,《周官》《尚書》《禮記》《孟子》之屬。

《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 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 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 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司馬遷傳》贊「其是非頗繆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 而後《六經》。」

《楊王孫傳》:「楊王孫者,孝武時人也。學黃老之餘,家業 千金,厚自奉養。」

《王吉傳》:「蜀有嚴君平,卜筮於成都市,日閱數人,得百 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不通,依《老 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揚雄少時,從游學 《揚雄傳贊》:「昔老聃著虛無之言兩篇,薄仁義,非禮學。 然後世好之者尚以為過於五經。」自漢文景之君及 司馬遷皆有是言。

《神仙傳》: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漢文帝時,公結草為 庵於河之濱。帝讀《老子經》頗好之,敕諸王及大臣皆 誦之。有所不解數事,時人莫能道之。聞時皆稱河上 公解《老子經》義旨,乃使齎所不決之事以問。公曰:「道 尊德貴,非可遙問也。」帝即幸其庵,躬問之。帝曰:「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域中四大,王居 其一,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以高乎?」公即 撫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去地數十丈,俯而答曰:「余 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 車稽道曰:「朕以不德,忝統先業,才小任大,憂於不堪, 雖治世事,而心實敬道,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願道 君有以教之。」公乃授《素書》二卷與帝曰:「熟研之,此經 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著此經以來,一千七百餘 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畢,失其所 在。須臾雲霧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貴之。論者以為文 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盡通,故神人特以教之,而恐 漢文心未至信,故示神變,所謂聖人無常心,以百姓 為心邪?

《高士傳》:「蓋公者,齊之膠西人也。明《老子》,師事樂臣公。 漢之起,齊人爭往於世主,惟蓋公獨遁居不仕。及漢 定天下,曹參為齊丞相,盡延問長老諸生以百數,何 以治齊,人人各殊,參不知所從。聞蓋公善治黃老,乃 使人厚幣聘之,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遂推此 類為參具言之。參悅,乃避正堂舍之,師事之。齊果大」 治。及參入相漢,遵蓋公之道,故天下歌之。蓋公雖為 參師,然未嘗仕,以壽終。

安丘望之者,京兆長陵人也。少治《老子經》,恬靜不求 進宦,號曰「安丘丈人。」成帝聞,欲見之,望之辭不肯見。 上以其道德深重,常宗師焉。望之不以見敬為高,愈 日損退,為巫醫,於民間著《老子章句》,故老氏有安丘 之學。扶風耿況、王汲等皆師事之,從受《老子》,終身不 仕,道家宗焉。

高恢字伯達,京兆人也。少治《老子經》,恬虛不營世務。 與梁鴻善,隱於華陰山中。及鴻東遊,思恢,作詩曰:「鳥 嚶嚶兮友之期,念高子兮僕懷思,想念恢兮爰集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