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韓子部總論

《孔叢子》

《答問篇》

陳人有武臣謂子鮒曰:「夫聖人者,誠高材美稱也。吾 謂聖人之知,必見未形之前,功垂于身後,立教而戾 夫弗犯,吐言而辯士不破也。子之先君,可謂當之矣。 然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謂者紛如也。」予每探 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姦勸善,韓氏未必非,孔 子未必得也。吾今而後,乃知聖人無世不有,前聖後 聖,法制固不一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聖人也。子鮒 曰:「子信之為然」,是固未免凡俗也。今世人有言高者, 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是資勢之談 而無其實者也,好事而未鑿也,必言經以自輔,援聖 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 其義皆然,吾先君之所自志也,請略「說一隅,而君子 審其信否焉。」武臣曰:「諾。」子鮒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 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後有功。《韓非書》云:『夫子 善之,引以張本,然後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 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 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東垣而還。是 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後悼公十 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後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 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 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 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聖,殆非所望 也。」武臣叉手跪謝,施施而退。遂告人曰:「吾自以為學 之博」矣,而可否于孔氏,方知「學不在多,要在精之也。」

《王充論衡》

《非韓篇》

韓子之術,明法尚功。賢,無益於國,不加賞;不肖,無害 於治,不施罰。責功重賞,任刑用誅。故其論儒也,謂之 不耕而食,比之於一蠹,論有益與無益也。比之於鹿 馬,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有千金之馬,無千金之鹿。 鹿無益,馬有用也。儒者猶鹿,有用之吏猶馬也。夫韓 子知以鹿馬喻,不知以冠履譬。使韓子不冠徒履而 朝,吾將聽其言也;加冠於首而立于朝,受無益之服, 增無益之仕,言與服相違,行與術相反,吾是以非其 言而不用其法也。煩勞人體,無益於人身,莫過跪拜。 使韓子逢人不拜,見君父不謁,未必有賊於身體也。 然須拜謁以尊親者,禮義至重,不可失也。故禮義在 身,身未必肥;而禮義去身,身未必瘠。而化衰,以謂有 益禮義不如飲食。使韓子賜食君父之前,不拜而用, 肯為之乎?夫拜謁禮義之效,非益身之實也。然而韓 子終不失者,不廢禮義以苟益也。夫儒生,禮義也,耕 戰飲食也。貴耕戰而賤儒生,是棄禮義求飲食也。使 禮義廢,綱紀敗,上下亂而陰陽謬,水旱失時,五穀不 登,萬民饑死,農不得耕,士不得戰也。子貢去告朔之 餼羊,孔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子貢惡費羊, 孔子重廢禮也。故以舊防為無益而去之,必有水災; 以舊禮為無補而去之,必有亂患。儒者之在世,禮義 之舊防也,有之無益,無之有損。庠序之設,自古有之, 重本尊始,故立官置吏,官不可廢,道不可棄。儒生,道 官之吏也,以為無益而廢之,是棄道也。夫道無成效 於人,成效者,須道而成。然足蹈路而行,所蹈之路,須 不蹈者;身須手足而動,待不動者。故事或無益而益 者須之,無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戰所須待也,棄而 不存,如何也?韓子非儒,謂之無益有損,蓋謂俗儒無 行操,舉措不重禮,以儒名而俗行,以實學而偽說,貪 官尊榮,故不足貴。夫志潔行顯,不循爵祿,去卿相之 位,若脫躧者,居位治職,功雖不立,此禮義為業者也。 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今儒者 之操,重禮愛義,率無禮之士,激無義之人,人民為善, 愛其主上,此亦有益也。聞《伯夷風》者,貪夫廉,懦夫有 立志;聞《柳下惠》風者,薄夫「敦,鄙夫寬,此上化也,非人 所見。」段干木闔門不出,魏文敬之表式其閭,秦軍聞 之,卒不攻魏。使魏無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彊 國也,兵無不勝,兵加於魏,魏國必破,三軍兵頓,流血 千里。今魏文式闔門之士,卻彊秦之兵,全魏國之境, 濟三軍之眾,功莫大焉,賞莫先焉。齊有高節之士,曰 狂譎、華士,「二人昆弟也。義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 封於齊,以此二子解沮齊眾,開不為上用之路,同時 誅之。」韓子善之,以為二子無益而有損也。夫狂譎、華 士,段干木之類也,太公誅之,無所卹到魏;文侯式之, 卻彊秦而全魏,功孰大者?使韓子善干木,闔門高節, 魏文式之,是也;狂譎、華士之操,干木之節也;善太公 誅之,非也。使韓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則干木 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為有功,是韓子不賞 功,尊有益也。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 之不至,非法度之功。一功特然,不可常行,雖全國有 益,非所貴也。夫法度之功者,謂何等也?養三軍之士, 明罰賞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按: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