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積無害於正;小人時有小善,善不積不足以忠。今謂 之善人矣,復慮其不信,何異立直木而疑其景之曲 乎?故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 為義大矣。昔齊桓公問管仲曰:「吾欲使酒腐於爵,肉 腐於俎,得無害霸乎?」管仲曰:「此固非其善者,然無害 霸也。」公曰:「何如而害霸?」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 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 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晉中行穆伯攻鼓, 經年而不能下,餽間倫曰:「鼓之嗇夫,間倫知之,請無 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應。左右曰:「不折一戟,不 傷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不為?」穆伯曰:「間倫之為人也, 佞而不仁。若使間倫下之,吾不可以不賞;若賞之,是 賞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捨仁而為佞,雖得鼓, 安用之?夫穆伯,列國大夫,管仲,霸者之佐,猶能慎於 信任,遠避佞人,況陛下之上聖乎!若欲令君子小人 是非不雜,必懷之以德,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之以 禮,然後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無為之化,何遠之 有?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有罪,賞不 加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帝手詔嘉答。於是廢 明德宮元圃院,賜遭水者。它日宴群臣,帝曰:「貞觀以 前,從我定天下,間關草昧,元齡功也。貞觀之後,納忠 諫,正朕違,為國家長利,徵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 親解佩刀以賜二人。帝嘗問群臣:「徵與諸葛亮孰賢?」 岑文本曰:「亮才兼將相,非徵可比。」帝曰:「徵蹈履仁義, 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時上封者眾,或 不切事,帝厭之,欲加譙黜。徵曰:「古者立謗木,欲聞己 過。封事,其《謗木》之遺乎?陛下思聞得失,當恣其所陳 言而是乎,為朝廷之益;非乎?無損於政。」帝悅,皆勞遣 之。十三年,阿史那結社率作亂雲陽石然,自冬至五 月不雨。徵上疏極言曰:「臣奉侍帷幄十餘年,陛下許 臣以仁義之道,守而不失」;儉約朴素,終始弗渝,德音 在耳,不敢忘也。頃年以來,寖不克終,謹用條陳,裨萬 分一。陛下在貞觀初,清淨寡欲,化被荒外,今萬里遣 使,市索駿馬,并訪怪珍。昔漢文帝卻千里馬,晉武帝 焚雉頭裘,陛下居常論議,遠慕堯舜,今所為更欲處 漢文晉武下乎?此不克終,一漸也。子貢問治人,孔子 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畏哉?」對曰:「不以 道導之,則吾讎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貞觀初,護民之 勞,煦之如子,不輕營為。頃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 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自古未有百姓逸樂而 致傾敗者,何有逆畏其驕而為勞役哉?此不克終二 漸也。陛下在貞觀初,役己以利物,比來縱欲以』」勞人, 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諸心。無慮 營構,輒曰「弗為。」此不便我身。推之人情,誰敢復爭?此 不克終三漸也。在貞觀初,親君子,斥小人。比來輕褻 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恭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 近之,近之莫見其非,遠之莫見其是。莫見其是,則不 待間而疏;莫見其非,則有時而昵。昵小人,疏君子,而 欲致治,非所聞也。「此不克終」,《四漸》也。在貞觀初,不貴 異物,不作無益,而今難得之貨雜然並進,玩好之物 無時而息,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廣而冀農業興, 不可得已,此「不克終」,五漸也。貞觀之初,求士如渴,賢 者所舉,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長,常恐不及。比來由心 好惡,以眾賢舉「而用,以一人毀而棄,雖積年任而信, 或一朝疑而斥。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一人之毀,未 必可信,積年之行,不應頓虧。陛下不察其原,以為臧 否,使讒佞得行,守道疏間,此不克終《六漸》也。」在貞觀 初,高居深拱,無田獵畢弋之好,數年之後,志不克固。 鷹犬之貢,遠及四裔,晨出夕返,馳騁為樂,變起不測, 「其及救乎?」此不克終《七漸》也。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群 情上達。今外官奏事,顏色不接,間因所短,詰其細過, 雖有忠款,而不得申,此不克終八漸也。在貞觀初,孜 孜治道,常若不足。比恃功業之大,負聖智之明,長傲 縱欲,無事興兵,問罪遠裔,親狎者阿旨不肯諫,疏遠 者畏威不敢言。積而不已,所損非細,「此不克終《九漸》」 也。貞觀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老扶幼, 來往數年,卒無一戶亡去。此由陛下矜育撫寧,故死 不攜貳也。比者疲於徭役,關中之人,勞敝尤甚。雜匠 當下,顧而不遣,正兵番上,復別驅任市物襁屬於廛, 遞子背望於道,脫有一穀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如 前日之怗泰。「此不克終十漸也。夫禍福無門,惟人之 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今旱熯之災,遠被郡國,凶醜 之孽,起於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懼憂勤之日 也。千載休期,時難再得,明主可為而不為,臣所以鬱 結長歎者也。」疏奏,帝曰:「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 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 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 之義」因賜黃金十斤馬二匹高昌平帝宴兩儀殿歎 曰:「高昌若不失德,豈至於亡然朕亦當自戒,不以小 人之言而議君子,庶幾獲安也。」徵曰:「昔齊桓公與管 仲鮑叔牙甯戚四人者飲,桓公請叔牙曰:『盍起為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