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定議者以魏有收、澹二家書為已詳,惟五家史當立。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次《周史》,李百藥次《齊史》,姚思廉次《梁》《陳史》,魏徵次《隋史》,房元齡總監而修撰之,原自德棻發之。

北周書部藝文

論史官疏         周柳蚪

天統四年,蚪入朝,論歸朝功,封美陽縣男。蚪以史官祕書,善惡未足懲勸,乃上《疏》云:

「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記事而已,蓋所以為監誡也。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彰善癉惡,以樹風聲。 故《南史》抗節,表崔杼之罪;董狐書法,明趙盾之愆。」是 知直筆於朝,其來久矣。而漢魏已還,密為記注,徒聞 後世,無益當時,非所謂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者也。且 著述之人,密書其事,縱能直筆,人莫之知,何止物生 「橫議,亦自異端互起。故班固致受金之名,陳壽有求 米之論。著漢魏者非一氏,造《晉史》者至數家,後代紛 紜,莫知準的。伏惟陛下則天稽古,勞心庶政,開誹謗 之路,納忠讜之言。諸史官記事者,請皆當朝顯言其 狀,然後付之史閣,庶令是非明著,得失無隱,使聞善 者自修,有過者知懼。敢以愚管,輕冒上聞,乞以《瞽言》 訪之眾議」,事遂施行。

進周書表         宋李燾

「《周書》本紀八,列傳四十二,合五十篇。唐令狐德棻請 撰次,而詔德棻與陳叔達、庾儉成之。仁宗時,出太清 樓本,合史館、祕閣本,又募天下獻書,而取夏竦、李巽 家本,下祕閣是正其文字。今既鏤板以傳學官,而臣 等始預其是正。」又序其《目錄》一篇曰:「周之六帝,當四 海分裂之時,形勢劫束,毅然有志,合天下於一,而材 足以有為者,特文帝而已。」文帝召蘇綽於稠人之中, 始知其未盡也。臥予之言,既當其意,遂起,并晝夜諮 諏酬酢,知其果可以斷安危治亂之謀,而虛己以聽 之。考於《書》,唯府兵之設,斂千歲已散之民,而係之於 兵,庶幾得三代之遺意,能不駭人視聽,以就其卒,而 效見於後世。文帝嘗患文章浮薄,使綽為《大誥》以勸, 而卒能變一時士大夫之制作,然則勢在人上,而欲 鼓舞其下者,奚患不成?雖然,非文帝之智,內有以得 於己,而蘇綽之守外不絀於人,則未可必其能然也。 以彼君臣之相遭,非以先王之道,而猶且懇懇以誘 之言,又況無所待之豪傑可易以畜哉!夫以德力行 仁,所以為王霸之異,而至於詘己任人,則未始不同。 然而君能畜臣者,天下之至難。《傳》曰:「取人以身,修身 以道,修道以仁。」蓋道極於不可知之神,而人有其質, 推之為天下國家之用者,以其麤爾。然非致其精於 己,則其麤亦不能以為人。惟能自愛其身,則內不欺 其心,而外不蔽於物,然後好惡無所作,而尚何有己 哉?能「無己始可以得己,而足以揆天下之理,知人之 言,而邪正無以爽其實,尚何患乎論之不一哉?」於是 賢能任使之盡其方,而無所省者,以天下之耳目,而 小人不能託忠以誣君子,又從而為之勸禁,則小人 忿欲之心已黜於冥冥之際。君子樂以其類進,而摩 厲其俗,凜然有恥,君臣相與謀於上,因敝「以新法度, 而令能者馳騖於下,有忠信之守,而無傅會遷就之 患,則法度有怫於民,而下不以情赴上者乎?蓋虛然 後能受天下之實,約然後能操天下之煩,垂纓攝衽, 俯仰廟堂,無為以應萬幾者,致其思而已矣。」夫思之 為王者,事君臣一也,而君臣之勢則異焉。世獨頌堯 舜之無為,而安知夫人主自宜無為而思,則不可一 日已也。《書》曰:「思曰睿」,揚雄曰:「於道則勞」,其不然歟?蓋 夫法度善矣,非以道作,其人則不能為之守。而民之 多寡,物之豐殺,法度有視時而革者,必待人而後謀, 則是可不致其思乎?苟未能此,而徒欲法度之革者, 是豈先王為治之序哉?彼區區之周,何足以議?徒取 其能因一時君臣之致好,猶足以見其效,又況慨然 行先王之道,而得大有為之勢乎?是固不宜無論也。 臣燾、臣安國、臣希昧死謹上。

北周書部紀事

《唐書令狐德棻傳》:德棻,宜州華原人。父熙,隋鴻臚卿, 其先乃燉煌右姓。德棻博貫文史,大業末為藥城長, 屬亂不就官。淮安王神通據太平宮起兵,立總管府, 署德棻府記室。高祖入關,引直大丞相府記室。武德 初,為起居舍人,遷祕書丞。帝嘗問:「『丈夫冠、婦人髻比 高大,何耶』?德棻對曰:『冠髻在首,君之象也。晉之將亡, 君弱臣彊,故江左士女衣小而裳大。宋武帝受命,君 德尊嚴,衣裳隨亦變改,此近事驗也』。」帝然之。方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