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棻建言:『近代無正史,梁、陳、齊文籍猶可據。至周、隋事 多脫損,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憑,一易世,事皆汨暗, 無所掇拾。陛下受禪於隋,隋承周,二祖功業多在周, 今不論次,各為一王史,則先烈世庸不光明,後無傳 焉』。」帝謂然。於是詔侍中陳叔達、太史令庾儉及德棻 主周整振論譔多歷年不能就,罷之。

太宗貞觀三年詔岑文本等及令狐德棻次周史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令狐德棻傳》,德棻建言, 「近代無正史,今不論次,後無傳焉。」於是詔整振論譔, 多歷年不能就,罷之。貞觀三年,復詔譔定。議者以魏 有魏收、魏澹二家書為已詳,惟五家史當立。德棻更 與祕書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師次《周史》。 貞觀七年,令狐德棻等撰《周史》,詔魏徵總加撰定。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魏徵傳》。貞觀七 年。詔遣令狐德棻、岑文本撰周史。徵受詔總加撰定。 多所損益。務存簡正。

貞觀十年《周史》成。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岑文本傳》:「文本 性沈敏,有姿儀,博考經史,多所貫綜。貞觀七年,太宗 以文本為中書侍郎,又先與令狐德棻撰國史,其史 論多出於文本。至十年,史成,封江陵縣子。有集六十 卷,行於代。」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四月讀後周書作後周書詩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大中祥符九年四 月甲申作後周詩,其讀十九史也,起八年七月辛未, 成於天禧元年二月辛未。

仁宗嘉祐六年八月詔館閣校理周書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嘉祐六年八月庚 申。「詔三館祕閣校理。《周書》。有不全者訪求之。」

嘉祐 年,出太清樓《周書》,是正文字。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李燾《進周書表》,「仁宗時 出太清樓本合史館、祕閣本,又募天下獻書,而取夏 竦、李巽家本下館閣,是正其文字。」

英宗治平 年王安國上周書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李燾進《周書表》,既鏤板 以傳學官,而臣等始預其是正。又敘其目錄一篇,臣 燾、臣安國、臣希昧死謹上。

按《晁氏讀書志》:「治平中,曾鞏校定南齊、梁、陳三書,上 之。王安國上《周書》。」

徽宗政和 年北周書讎校畢頒之學官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晁氏讀書志》:「嘉祐中,以 《周書》舛謬亡缺,始命館職讎校。治平中,王安國上《周 書》,政和中頒之學官。」

廢帝天德三年以國子監印本周書授諸學校

按《金史廢帝本紀》。不載。 按《選舉志》。「凡養士之地曰 國子監。始置於天德三年。以令狐德棻《周書》。自國子 監印之,授諸學校。」

北周書部彙考二

隋書經籍志

正史

《周史》十八卷。未成,吏部尚書牛弘撰。

唐書藝文志

正史

令狐德棻《後周書》五十卷。

吳兢「《周史》十卷。」

宋史藝文志

正史

令狐德棻《後周書》五十卷。

宋鄭樵通志

藝文略正史

《後周書》五十卷。《令狐德棻》撰。

《周史》十卷。吳兢等撰。按明焦竑經籍志與通志同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周書》五十卷。

晁氏曰唐令狐德棻等撰本紀八列傳四十二初

周有柳蚪、隋牛弘,各有撰次,率多牴牾。貞觀中,德棻請撰次,乃詔與陳叔達、唐儉共成之。先是,蘇綽秉周政,軍國詞令,多准《尚書》。牛弘為史,尤務清言,德棻因之以成是書,故多非實錄。仁宗時,出太清樓本合史館、祕閣本,又募天下書,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館閣是正其文字。其後林希、王安國上之。陳氏曰:「初,德棻」 武德中建言「近代無正史」 ,詔德棻及諸臣論譔,歷年不能就,罷之。貞觀三年,復詔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