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不考也。而當時之士,自爭奪詐偽,苟得偷合之徒, 尚不「得不列以為世戒,而況於壞亂之中,蒼皇之際, 士之安貧樂義,取舍去就,不為患禍勢利動其心者, 亦不絕於其間。」若此人者,可謂篤於善矣。蓋古人之 所思見而不可得,《風雨》之詩所為作者也,安可使之 泯泯不少概見於天下哉!則陳之史其可廢乎!蓋此 書成之既難,其後又久不顯。及宋興已百年,古文遺 事,靡不畢講,而始得盛行於天下,列於學者,其傳之 之難又如此,豈非遭遇固自有時也哉!臣恂、臣穆、臣 藻、臣覺、臣彥若、臣洙、臣鞏謹敘《目錄》,昧死上。

陳書部彙考三

隋書經籍志

《正史》

《陳書》四十二卷。「訖宣帝。」陳吏部尚書陸瓊撰。

唐書藝文志

《正史》

顧野王《陳書》三卷。

傅縡《陳書》三卷。

姚思廉《陳書》三十六卷。魏徵同撰。

吳兢「《陳史》五卷。」

宋史藝文志

《正史》

姚思廉《陳書》三十六卷。

宋鄭樵通志

《正史》

《陳書》三卷。顧野王撰。

《陳書》三卷。傅縡撰。

《陳書》四十二卷。訖宣帝。陳吏部尚書陸瓊撰 《陳書》三十六卷。唐姚思廉撰。

《陳史》五卷。吳兢撰。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陳書》三十六卷。

晁氏曰:唐姚思廉撰。六本紀,三十列傳。其父察在陳嘗刪撰梁、陳事,未成,陳亡。隋文帝問之,察以所論載,每一篇成,輒上之,未訖而值察且死,屬思廉繼其業。貞觀中,與《梁書》同時上之。其書世以罕傳,多脫誤。

陳氏曰:思廉採謝旻、顧野王等諸書,綜括為《二史》,以卒父業。

陳書部總論

明顧充歷朝捷錄

《陳陳總論》

天厭梁德,英雄互起。陳霸先斬僧辨,欺弱主,夷兇剪 亂,以竊大位。即位之初,未聞布一政令,而汲汲祀蔣 帝以德其私祐,故《綱目》書以示譏。又未幾而捨身莊 嚴。

以尋梁武元帝覆轍,即其開國舉動,要非所以規 模後世矣。雖政崇寬簡,儉素是尚,亦奚足收齒乎?陳 文紹立,首先伯茂之封,加其重本,且能權也。文帝殂 而伯宗嗣立,未聞有失德也。而安成王遽廢之以自 立焉,其果足為周旦也哉!青牛卻獻,焚錦雲龍,庶幾 儉質之主,惜婁湖盟百官無故侵梁境,為可議耳。叔 寶賴叔堅之力,狼狽即位,使能精心勵氣,布澤流仁, 以圖自治,則陳祚亦未至遽斬,奈何據手掌之地,恣 谿壑之險,宮人有學士之稱,文人有狎客之號,玉樹 被新聲,貂蟬盈座室,逞志究欲窮其奢,極其侈,劫奪 閭閻,殺戮忠諫,東南王氣,于斯盡矣。麋鹿復遊於姑 蘇,奚待黃塵之污衣而後見乎?天災地孽,物怪人妖, 屢屢告變,猶不思改弦易張,而賣寺為奴,冀以自厭。 迨至隋氏,執三可滅之辭,仗四必克之勢,寫三十萬 紙詔,以暴揚二十惡。命師東下,而猶談王氣,誇天塹 君臣嘻嘻如燕雀處堂,而縱酒賦詩不輟也。皂筴料 理一來,遽為眢井。天子擒虎收執,大業永淪,懼伏隋 庭,願得一官號。嗟嗟,叔寶何其全無心肝至是哉?噫! 霸先無大功以移梁祚,其得國也,固由反掌,而不數 傳以抵亡,其失國也,亦不旋踵。豈不仁而得之者,失 亦不久而滅人之國者,人亦滅其國,其理固昭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