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隱之筆,未見其人。加以庸瑣涼能,孤陋末學,忝職 郎署,兼撰陳史,致此書延時,未即成績。禎明二年,以 臺郎入聘,值本邑淪覆,佗鄉播遷,行人失時,將命不 復,望都亭而長慟,遷別館而懸壺。」家史舊書,在後焚 蕩,今止有六十八卷在,又並缺落失次。自入京已來, 隨見補葺,略成七十卷,《四帝紀》八卷,《后妃》一卷,《三太 子錄》一卷,為一帙十卷,《宗室王侯列傳》一帙十卷,《具 臣列傳》二帙二十卷,《外戚傳》一卷,《孝德傳》一卷,《誠臣 傳》一卷,《文苑傳》二卷,《儒林傳》二卷,《逸民傳》一卷,《數術 傳》一卷,《藩臣傳》一卷,合一帙十卷,《止足傳》一卷,《列女 傳》一卷,《權幸傳》一卷,《羯賊傳》二卷,《逆臣傳》二卷,《叛臣 傳》二卷,《敘傳論述》一卷,合一帙十卷。凡稱「史臣」者,皆 先君所言,下稱「名案」者,並善心補闕,別為《敘論》一篇, 託於敘傳之末。

《唐書姚思廉傳》:「思廉本名簡,以字行,陳吏部尚書察 之子。陳亡,察自吳興遷京兆,遂為萬年人。思廉少受 《漢書》於察,盡傳其業。寡嗜欲,惟一於學,未嘗問家人。 生貲,仕陳會稽王主簿。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事,以父 喪免。服除,補河間郡司法書佐。初,察在陳,嘗修梁、陳 二史,未就死,以屬思廉,故思廉表父遺言,有詔聽續。」 煬帝又詔與起居舍人崔祖濬修《區㝢圖志》。遷代王 侍讀。高祖定京師,府僚皆奔亡,獨思廉侍王兵將升 殿,思廉厲聲曰:「唐公起義,本安王室,若等不宜無禮 於王。」眾眙卻,布列階下。帝義之,聽扶王至順陽閤,泣 辭去。觀者歎曰:「仁者有勇,謂此人乎!」俄受秦王府文 學。王討徐圓朗,嘗語隋事,慨然歎曰:「姚思廉蒙素刃 以明大節,古所難者。」時思廉在洛陽,遣使遺物三百 段,致書曰:「景想節義,故有是。」贈王為皇太子,遷洗馬。 即位,改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詔與魏徵共撰《梁》《陳書》, 思廉采謝炅、顧野王等諸家言,推究綜括,為梁、陳二 家史,以卒父業。賜雜綵五百段,加通直散騎常侍。以 藩邸恩,凡政事得失,許密以聞,思廉亦展盡無所諱。 帝幸九成宮,思廉以為「離宮游幸是秦皇、漢武事,非 堯、舜、禹、湯所為。」帝諭曰:「朕嘗苦氣疾,熱即頓劇,豈為 游賞者乎?」賜帛五十匹,拜散騎常侍、豐城縣男。卒,贈 太常卿,諡曰康,陪葬昭陵。孫璹。按謝炅他書俱作謝吳惟新舊唐書思廉

《傳》作「炅」 ,疑作「吳」 者非。

《儒學傳》。蔡允恭,貞觀初除太子洗馬,著《後梁春秋》 《舊唐書姚思廉傳》:「思廉少受漢史於其父,能盡傳父 業。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丁父憂解職。初,父察在陳,嘗 修《梁史》,未就,臨終令思廉續成其志。思廉上表陳父 遺言,有詔許其續成梁、陳史。太宗貞觀三年,又受詔 與祕書監魏徵同撰梁、陳二史。思廉又採謝炅等諸 家」梁史,續成父書,并推究陳事,刪益博綜。顧野王所 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徵雖裁其 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賜綵絹五百段。 《吳兢傳》:勵志勤學,博通經史。嘗以梁、陳、齊、周、隋、五代 史繁雜,乃別撰梁、齊、《周史》各十卷,《陳史》五卷,《隋史》二 十卷。兢卒,其子進兢所撰《唐史》八十餘卷。

《宋史李燾傳》:「燾字仁甫,紹興八年進士,歷敷文閣學 士。燾早著書,平生生死文字間,有齊梁本支。」

梁書部雜錄

《日知錄劉孝綽傳》:「眾好之,必監焉;眾惡之,必監焉。」梁 宣帝諱察,故改之。蓋襄陽以來國史之原文也。乃其 論,則直書姚察,書中亦有避唐諱者,《顧協傳》以虎丘 山為武丘山,《何點傳》則為獸丘山。

陳書部彙考一

文帝天嘉元年敕劉師知撰起居注

按《陳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劉師知傳》,「世祖敕師知 撰起居注,自永定二年秋至天嘉元年冬,為十卷。起 為中書舍人,復掌詔誥。」

廢帝光大元年以庾持知國史事

按《陳書廢帝本紀》不載。按《文學庾持傳》,「光大元年, 遷祕書監,知國史事。」

宣帝太建六年以顧野王掌國史

按《陳書宣帝本紀》不載。按《顧野王傳》,「太建六年,除 太子率更令,尋領大著作,掌國史,撰《國史紀》二百卷, 未就而卒。」

文帝開皇九年敕姚察成陳史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姚察傳》,「開皇九年,詔授 祕書丞,別敕成梁、陳二代史。」

按曾鞏《陳書序》:「隋文帝見察,甚重之,每就察訪梁、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