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思泉湧。太祖善之。遷考功郎中,直起居注。諭曰:「史貴 直筆。唐太宗命直書建成事,以公天下。予言行,汝當 直書,俾後世徵實。」同再拜受旨。洪武元年與侍御史 文原吉、起居注魏觀等循行天下,訪求賢才。還,進翰 林直學士,稍遷侍讀學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劉基 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所以勵廉 恥,存國體也。」同侍側,取《戴記》及賈誼疏以進,因剴切 言之。帝謂同「聲色之害,甚于鴆毒,前代率以此敗亡。 創業垂統之君,為子孫所承式,尤不可不謹。」同因舉 成湯「不邇聲色,垂裕後昆」以對,其納誨多類此。四年, 進吏部尚書。六年,為學士承旨,兼吏部尚書。同雖任 吏部,國家文章制作之事,仍屬裁定。為承旨。復與學 士樂韶鳳定釋奠先師樂章。又上章言:「陛下渡江已 來,征討平定之蹟,禮樂治道之詳,雖有紀載,尚未成 書。乞編《日曆》,以傳後世。」帝從之,命同與宋濂為總裁 官,吳伯宗等為纂修官。逾年,《大明日曆》成。自起兵臨 濠至洪武六年,征伐次第、禮樂刑政、群臣功過、四裔 朝貢之類,共一百卷,藏之金匱,副在祕書監。同等又 言:「日曆祕天府,人不得見。請訪唐《貞觀政要》,分輯聖 政,宣示天下。」帝從之。同等乃分四十類,自敬天至制 蠻夷,凡五卷,名曰《皇明寶訓》。嗣後凡有政績,史官日 記錄之,隨類增入焉。七年,賜敕致仕,語極褒美。後復 起承旨,卒。同以文章結主知,應制占對,靡弗敏贍。帝 嘗言「文章宜明白顯易,通道術,達時務,無取浮薄。」同 所為多稱旨,而摻行特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福王 時,追贈禮部左侍郎,諡文憲。

朱升

按《明外史朱升傳》:「升字允升,休寧人。少師同里陳櫟, 後往學于九江黃澤,歸,讀書紫陽祠中。舉元鄉薦,為 池州學正。講授有法,學者雲集。會蘄黃盜起,退隱石 門,覃思著書,數避兵逋竄,卒未嘗一日廢。太祖下徽 州,以鄧愈薦,召問時務,升對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 王』。太祖善之,遂參密議,典禮章程,悉預裁畫。吳元年」, 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以年老特免朝謁,尋 進學士。洪武元年定宗廟時享之禮。尋命與諸儒修 《女誡》。采古賢后妃事可法者編上之。封爵諸功臣,制 詞多升撰。時稱其典核。踰年,請老歸。卒年七十二。升 自幼力學,至老不倦。尤邃經學,嘗曰:「先儒作傳注,求 以明經也。俗學皆雜誦經注,使經文」斷裂,旨趣不融。 乃作諸經旁注,離觀則逐字為訓,合誦則條達成章, 辭約義精,學者稱「楓林先生。」

劉仲質

按《明外史劉仲質傳》:「仲質字文質,分宜人。洪武初,為 宜春縣訓導,被薦入京,奏對稱旨,擢翰林典籍,奉命 校正《春秋本末》。十五年,拜禮部尚書。帝以天下郡縣 並建孔子廟,而祀止京師,典禮未備,命仲質議之。仲 質乃與儒臣奏定釋奠禮儀,頒行天下學校,每歲春 秋仲月,通祀孔子如儀。時國子學新成,帝將行釋菜」, 侍臣有言:孔子雖聖人臣也,禮宜一奠再拜。帝曰:「孔 子明道德以教後世,其可以職位論耶?昔周太祖如 孔子廟,將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不宜拜』。周太祖曰:『孔 子百世帝王之師,何敢不拜』?遂再拜。今朕有天下,敬 禮百神,於先師禮宜加尊崇。」乃命仲質詳議。仲質請 帝服皮弁,執圭,詣先師位前再拜,獻爵,又再拜,退,易 服。乃詣彝倫堂,命講「庶典禮隆重,稱陛下之意。」詔曰: 「可。」又立學規十二條,合欽定九條,頒賜師生。又奉命 頒劉向《說苑新序》於天下學校,令生員講讀。是年冬, 改華蓋殿大學士,帝親製誥文賜之。坐事貶御史,後 以年老致仕。仲質為人,厚重篤實,博通經史,文體典 確,不尚浮藻,常當帝意焉。

魏觀

按《明外史魏觀傳》:「觀字杞山,蒲圻人。元季隱居蒲山。 太祖下武昌,聘授平江州學正,遷國子助教,再遷浙 江按察司僉事、兩淮都轉運使。入為起居注,命偕吳 琳以幣求遺賢于四方。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 子說書,及授諸王經。未幾,命偕夏原吉、詹同、吳輔、趙 壽等分行天下,訪求遺才,所舉多擢用。轉太常卿,攷」 訂諸祀典稱旨,改侍讀學士,尋遷祭酒。四年廷試,與 博士孫吾與修撰王僎為讀卷官,得吳伯宗等坐考 祀孔子禮不以時,奏謫龍南縣。未至,召為禮部主事。 五年出知蘇州府。建黌舍,聘周南老、王行、徐用誠,與 教授貢穎之,定《儀節》。王彝、高啟、張羽輩訂經史。徵耆 耋周壽誼、楊茂、林文友,行鄉飲酒禮,課績為天下最。 擢四川行省參知政事,以部民乞留,命還蘇。蘇舊治 張士誠踞以為宮,遷于都水行司。觀以地湫隘,還治 舊基,濬錦帆涇,興水利。或譖觀興既滅之基,帝怒,使 御史張度廉其事以聞,遂被誅。尋悔之,命致祭歸葬。

劉三吾

按《明外史劉三吾傳》:「三吾,茶陵人也。初名崑,後名如 孫,字三吾,以字行。兄耕孫、壽孫,皆仕元。耕孫,寧國路 推官,長槍賊陷寧國,死焉。壽孫,常寧州學正。武岡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