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典全書哉

李黼曰:「篇中三十工,實古《冬官司空》之遺文,但篇首八節為記者之序,後人之所作也。」

陳深曰:「《考工記》其殆邃古之書,而周人輯之者與?百籍皆有偽,獨此書以伎故傲然於秦焰之間,後之儒者亦鄙以伎,非劉氏之補,則天下亦以伎而棄之矣。劉氏之功亦偉也。」

郝敬曰:「《周禮》有《考工記》,亦猶《儀禮》諸篇終各繫以《記》也。」 世儒不疑《儀禮》之記為添補,何獨於《周禮》疑之?

焦竑曰:「《考工記》作於先秦,紀古百工之事,漢人以補《周禮》《冬官》之闕,不知《周禮》乃周公未成之書,《冬官》之闕,安可以《考工記》補之而取綴錦之誚也?」 錢𠷓曰:「《周官禮》而外尚有《周政》六篇,《周法》九篇,要亦周家一代之典也。若《曲禮》《儀禮》《明堂》《陰陽》諸記,不知作者。獨《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是傳周公所作,今所存止穰」 苴雜亂之文五篇而已,其詳不可復睹。以愚論之,《周官禮》特舉大綱,未分節目,故治官之外,別為《周政》六篇;宗伯之外,別為《儀禮》《曲禮》諸篇;夏官之外,別為《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司寇之外,別為《周法》九篇:是皆經禮之外,分流疏節者也。然則《考工記》者,當亦《冬官》之外別具一書,詳其條目,以遺後人者也。

又曰:考工之屬皆稱人,百工之執藝者也。猶《天官》之「酒漿籩羃,《司徒》之胥賈鄰肆,《宗伯》之瞽矇嬼A,《司馬》之方相、圉師,《秋官》之蠻閩夷貉,皆非以爵稱也。」

按:《考工記》,漢以補《冬官》之闕,然《周官》三百六十,多以士為之,若《記》之所云,直百工焉爾矣。夫玉府有工有賈,而巾車、弁師、追師、屨人之屬,府史胥徒而外,咸有工以執事,亦猶天府典絲、典婦功、庖人、羊人馬質之,各有其賈也。賈不與士齒,工顧可充司空之掌乎?典絲則頒絲矣,掌皮則頒皮革矣,槁人則掌六弓八矢四弩矣。是練絲者,工也;而頒絲外內者,考工者也。「函鮑韗韋裘者,工也;以式法頒皮革者,考工者也。刮磨攻木以為弓矢者,工也;而受財於職金以齎其工,書其等,乘其事,試其弓弩」 者,考工者也。以是推之,則《記》之所載三十工,鄭氏以為司空之官,非矣。臨川王介甫、新昌黃文叔均置考工不解,而俞氏、丘氏、何氏、舒氏、柯氏、金氏眾說紛綸,各以己見移易,蔑有以《考工記》附於經者,然如輪輿、桃冶、弓車、廬梓諸人,其可廢耶?

杜牧《考工記註》二卷。

陳祥道《考工解》。未見

王與之曰:「天台陳用之有《考工解》。」

林亦之《考工記解》一卷。未見

劉克莊曰:「綱山先生名亦之,字學可,福清人,一號月魚先生,艾軒先生之高弟。其論著句句字字,足以明周公之意。」

王炎「《考工記解》一卷。」未見

葉皆《考工記辨疑》一卷。

《赤城志》:寧國縣主簿臨海葉皆孟我撰。

林希逸「《鬳齋考工記解》三卷。」

林兆珂曰:「林氏《考工記》有圖」 ,蓋宗《三禮圖》而祖漢儒鄭康成輩,非無據也。

趙溥《蘭江考工記解》未見

王與之曰:「金華趙溥有《蘭江考工記解》。」

鄭宗顏《考工記注》一卷。

按:萬曆重編《內閣書目》有之,葉氏菉竹堂作《周禮講義》,合王荊公《講義》共一卷。

陳深「《考工記句詁》一卷。」

徐應曾「《考工記標義》二卷。」未見

林兆珂《考工記述注》二卷,《圖》一卷

兆珂《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焦竑「《考工記解》二卷。」

張鼎思《考工記補圖》二卷。未見

陳與郊《考工記輯注》二卷。

陸元輔曰:「與郊。字寧宇。海寧人。萬曆甲戌進士。官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

《與郊自序》按:已另載,不重錄。

周夢暘「《考工記評》一卷。」未見

郭正域《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林兆珂曰:「襄陽周啟明氏本依謝疊山批點《檀弓》,旁用小圈標出章法、句法、字法,以便童子誦習。」

徐昭慶「《考工記通》二卷。」

昭慶《自述》。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陳仁錫《考工記句解》一卷。

張睿卿《考工記備考》一卷。

吳治《考工記集說》一卷。

《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錢𠷓「《冬官補亡》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