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號曰新義。晚居金陵,又作《字 說》,多穿鑿傅會,其流入於佛、老,一時學者無敢不傳 習,主司純用以取士,莫能自名一說。先儒傳注一切 廢不用。」

按蔡絛《新經周禮義跋》:「王元澤奉詔修《三經義》時,王 丞相介甫為之提舉,蓋以相臣之尊,所以假命於其 手也。《詩》《書》多出元澤暨諸門弟子,至若《周禮新義》,實 丞相親為之筆削者。政和時,朝廷悉命藏諸祕閣,用 是吾得見之。《周禮新義》筆跡猶斜風細雨,誠介甫親 書。」

按晁公武《讀書志》:「《新經周禮》義,王安石撰,二十二卷。 熙寧中,設經義局,安石自為《周官義》,十餘萬言,不解 《考工記》。安石以其書理財者居半,愛之,如行青苗之 類皆稽焉。所以自釋其義者,蓋以其所創新法,盡傅 著之,務塞異議者之口。其黨紹述,期盡行之,禍難並 起。」

元豐元年三月沈季長進講周禮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元年三月辛巳,御邇英閣,沈 季長進講《周禮》八法。」

元豐六年四月,蔡卞進講《周禮》。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六年夏四月「壬申,御邇英閣, 蔡卞進講《周禮》。」

元豐 年,陸佃進講《周官禮》。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陸佃傳》:佃加崇政殿說 書,進講《周官》,神宗稱善。佃入見,神宗問大喪襲袞,佃 考禮以對。神宗悅,用為詳定郊廟禮文官。每有所議, 神宗輒曰:「自王、鄭以來,言禮未有如佃者。」加崇政殿 說書,進講《周官》,神宗稱善。著書四十二卷,於禮家名 數之說尤精,如禮象諸書皆傳於世。

高宗建炎 年王居正進周禮辨學楊時周禮義辨亦列祕府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王居正傳》,建炎中入對, 以所論王安石父子之言不合於道者,裒得四十二 篇,名曰《辨學》,上之。居正學根據六經,楊時器之出所 著《三經義辨》示居正曰:「吾舉其端,子成吾志。」居正感 勵,首尾十載,為《書辨學》十三卷、《詩辨學》二十卷、《周禮 辨學》五卷、《辨學外集》一卷。居正既進其書七卷,而楊 時《三經義》亦列祕府。二書既行,天下遂不復言王氏 學。

紹興三十年史浩權建王府教授進講周禮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史浩傳》:「紹興三十年,普 安郡王為皇子,進封建王,除浩權建王府教授兼直 講,一日講《周禮》,言膳夫講膳羞之事,歲終則會,惟王 及后世子之膳羞不會。至酒正掌飲酒之事,歲終則 會,惟王及后之飲酒不會,世子不與焉。以是知世子 膳羞可以不會,世子飲酒不可以無節也。王作而謝 曰:『敢不佩斯訓』。」

按《中興藝文志》:「孝宗為建王浩分講《周禮》,多啟發,孝 宗稱之,然止於司關。」

按《東山經籍考》「四明史浩字直翁,為建王府直講時, 有《周官講義》十四卷,然止於天地二官,自天官冢宰 至於地官司關。今其書尚存文淵閣。」

孝宗乾道九年閏正月詔令胡銓進所講周禮藏祕書省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胡銓傳》:銓以敷文閣直 學士與外祠。銓歸,上所著《周禮解》,詔藏祕書省。 按《玉海》,乾道九年閏正月二十三日,敷文閣直學士 胡銓言,聖訓令臣進所解諸經,今先繕寫《周易》《周禮》 《禮記》《春秋》四經解。詔令投進。

按胡銓進《周禮解序》:「臣聞六經之道同歸,而二禮相 為表裡,其來尚矣。考《王制》而知六官之備,考《月令》而 知太史保章氏、馮相氏之精,考《曾子問雜記》及間傳、 四制而知司服之等,考《文王世子》而知大胥之教,考 《禮運》《禮器》而知大宗伯之位,考《郊特牲》而知封人、牧 人、牛人之分,考《內則》而知師氏之制,考《玉藻》而知典」 瑞之則,考《明堂位》而知朝士、司儀之別,考《大傳》而知 肆師之職,考《少儀》而知《巾車》、典路、車人之別,考《學記》 而知《大司樂》、成均之法,考《樂記》而知大胥、小胥之律, 考《大記》而知勸防之嚴,考《祭法》《祭義》《祭統》而知《鬱人》、 鬯人典禮之經,考《經解》而知太師六經、六德之本,考 《哀公問昏義》而知媒氏之源,考仲尼燕居、社郊、嘗禘 而知小宗伯之儀,考孔子「閒居五至」之義而知樂師 之意,考《坊記》而知《秋官》「環人」之衛,考《中庸》而知大司 徒中和之教,考《表記》卜筮而知龜人、筮人之敬,考《緇 衣》絲綸之言而知內史、外史之書,考《深衣》規矩準繩 而知輪人之度,考投壺之弦而知樂師霾首之奏,考 《儒行》而知司諫德行道藝之尊,考《大學》、正心而知《弓 人》無郊之諭,考《冠義》而知棄師之等,考《鄉飲》而知酒 正之德,考《射義》而知《司裘》之鵠,考《燕義》而知《秋官》諸 子之職掌,考《聘義》而知玉府之藏,故曰「二禮相為表 裡也。」前賢論學之源,謂「江出汶,至於溝渠所并,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