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穀梁》四經者,出身免任散官。遂著於式。

古人抱遺經扶微學之心,如此其急,而今乃一切廢之,蓋必當時之士子,苦四經之難習,而主議之臣徇其私意,遂舉歷世相傳之經典,棄之而不學也。自漢以來,豈不知經之為五?而義有並存,不容執一。故三家之學,並列《春秋》,至於三《禮》,各自為書。今乃去經習傳,尤為乖理。苟便己私,用之干祿,率天下而欺君負「國,莫甚於此。經學日衰,人材日少」,非職此之由乎?

代宗大曆八年歸崇敬請以周官為中經置博士一員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歸崇敬傳》:「大曆八年,崇 敬建議曰:近世明經,不課其義,先取帖經,顓門廢業, 傳授義絕。請以《禮記》《左氏春秋》為大經,《周官》《儀禮》《毛 詩》為中經,《尚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公羊》《穀 梁春秋》共準一中經,通置博士一員。博士兼通《孝經》 《論語》,依章疏講解。德行純潔、文詞雅正、形容莊重,可 為師表者,委四品以上各舉所知,在外給傳,七十者 安車蒲輪敦遣。」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 品秩、生徒有差。

德宗貞元 年杜佑廣周官法為通典奏之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杜佑傳》:「貞元十九年,拜 校檢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先是,劉秩摭百家,侔 周六官法,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稱才過劉向,佑以 為未盡,因廣其闕,參益新禮,為二百篇,自號《通典》,奏 之,優詔嘉美,儒者服其書約而詳。」

《後周》

世宗顯德 年詔刻周禮釋文

按《五代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周顯德中,詔刻 《易書》《周禮》《儀禮》「《四經釋文》,皆田敏、尹拙、聶崇義校勘, 自是相繼校勘。」

《宋》

真宗咸平二年詔邢昺等校定周禮義疏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邢昺傳》:「咸平二年,始置 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杜鎬、舒雅、孫奭、李 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春秋傳》《孝 經》《論語》《爾雅義疏》,及成,並加階勳。」

按《玉海》,「李至請命李沆、杜鎬等校定《周禮疏》,咸平三 年三月癸巳,命祭酒邢昺代領其事,杜鎬、舒雅、李維、 孫奭、李慕清、王煥、崔偓佺、劉士元預其事。」賈公彥《周 禮疏》五十卷

咸平四年九月,邢昺等表上重校定《周禮》。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咸平四年九月丁 亥,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及直講崔偓。佺表上重校 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義疏, 凡一百六十五卷。賜宴國子監,昺加一階,餘遷秩。」一本 云一百六十三卷十月九日,命摹印頒行。於是《九經義疏》具 矣。

咸平六年,敕以《周禮正義》雕印頒行。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咸平六年。敕雕印 《周禮正義》頒行。

景德元年七月賜諸王近臣新印周禮疏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元年七月癸 未朔。賜諸王近臣新印《周禮》疏。

景德二年十月。賜宰執近臣親王新印《周禮》疏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二年十月甲 申。復賜宰執近臣親王新印。《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傳》 疏。

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作周禮詩三章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六 月庚辰,上作《周易》詩三章,賜群臣和。至是遍詠經史, 百僚並賦。九月庚戌,作《周禮》詩三章。」其讀十一經也, 起七年六月庚辰,成於八年閏六月癸巳。

仁宗慶曆 年楊安國以周官進講經筵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楊安國傳》:安國在經筵 二十七年,仁宗稱其行義淳質。嘗講《周官》,至大荒大 札,則薄征緩刑。因進言曰:「古所謂緩刑,乃貰過誤之 民爾。今眾持兵仗,取民廩食,一切寬之,恐無以禁姦。」 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迫於餓莩,至起為盜,州縣 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殺之,不亦甚乎!」

皇祐元年九月所鐫石經周禮畢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石室十三經》,孟蜀 所鐫,「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 工畢。」周禮孫羽吉書。

至和元年學士王洙上周禮禮器圖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至和元年九月丙 寅。翰林學士王洙。上周禮禮器圖。先是洙講《周禮》。上 因命畫車服冠冕籩豆簠簋之制。及圖成上之。

神宗熙寧八年頒王安石周禮義於學官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八年六月己酉,頒王安石《詩》 《書》《禮》義於學官。按《王安石傳》:「初,安石訓釋《詩》《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