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均等,固文、武、周、召之實政在是也,奈何使降為度數事物之學哉!新昌黃文叔始述《五官》而為之說。亹亹乎孔孟之以理貫事者必相發明也,惻惻乎文武之以己刑民者必相經緯也;守天下非私智也;設邦家非自尊也。養民至厚,取之至薄,為下甚逸,為上甚勞。洗滌三壞之腥穢,而一以性命道德起後世之公心。「雖未能表是書而獨行,猶將合他經而共存也。其功大矣。」 同時永嘉陳君舉亦著《周禮說》十二篇,蓋嘗獻之紹熙天子,為科舉家宗尚。君舉素善文叔,論議相出入,所以異者,君舉以後準前田,本朝至漢,愬而通之。文叔以前準後,由春秋、戰國至本朝,沿而別之。其敘鄉遂溝洫,辯二鄭是非,凡一字一語,細入毫芒,不可損益也。

史浩《周禮講義》 卷。

中興藝文志孝宗為建王浩分講周禮多啟發孝

宗稱之,然止於《司關》。

鄭鍔《周禮解義》 卷。

中興藝文志周禮一經說者僅一二家又多舛或

鑿,淳熙中,鍔為解義,詳《制度》,明經旨,學者宗其書。

《周禮綱目》八卷,《摭說》一卷

陳氏曰:紹興府教授括蒼林椅奇卿撰。嘉定初上之朝。

鶴山《周禮折衷》二卷。

陳氏曰:樞密臨卭魏了翁華父之門人稅與權所錄。條列《經》文,附以傳注,鶴山或時有所發明,止於《天官》,餘未及。凡二卷。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周官》

《周官講義》十四卷。

史浩著

《周禮總說》 卷。

喬行簡著。行簡,東陽人。端平間,累官左、右丞相。

《補正古周禮》 卷。

胡一桂撰

《校古禮釋文》一卷,《釋誤》三卷

張淳著

《周禮說》 卷。

馬之純著

《周禮通解》 卷。

聞人宏著

《周官辯略》 卷。

徐煥著

《禮經會元》 卷。

葉時著時,仁和人。與朱文公相友善,累官至龍圖閣學士,諡「文康。」 所著又有《竹埜詩集》。

《禮經纂要》 卷。

周昌著

《周禮總義》 《周禮釋疑》 卷

易祓著

陳戒叔《周禮解 卷》。

漳州陳兢著。兢字戒叔,紹興進士,龍溪余哲亦有《周禮解》。

《周禮辯學》 卷。

王居正著

《周禮解義》 卷。

漳州黃穎著

《周禮辯疑》 卷。

德興董濬著

《周禮集解》 卷。

興化黃鍾器之著

《周禮辯》一篇。

金楊雲翼著。雲翼字之美,樂平人。初學語,即畫地作字,日誦數千言。登明昌五年進士第一。累官翰林學士。

《周官攷正》 卷。

吳澄纂次其序曰:「《周官》六篇,其《冬官》一篇闕。《漢藝文志》序列於禮家,後人名曰《周禮》。文帝嘗召至魏文侯時老樂工,因得《春官大司樂》之章。景帝子河間獻王好古樂,購得《周官》五篇。武帝求遺書得之,藏於祕府,禮家諸儒皆莫之見。哀帝時,劉歆校理祕書,始著於錄略,以《考工記》補《冬官》之闕。歆門人河南杜子春能」 通其學。鄭眾、賈逵受業於杜,漢末馬融傳之,鄭元所註,今行於世。宋張子、程子甚尊信之,王文公又為《新義》。朱子謂:「此經周公所作,但當時行之,恐未能盡,後聖雖復損益可也。」 至若肆為誹詆訾毀之言,則愚陋無知之人耳。《冬官》雖闕,今仍存其目,而《考工記》別為一卷,附之經後云。

《周禮纂言》 卷。

《吳當著》,當,澄之孫,通經史百家,官翰林學士。

《周禮補亡》 卷。

丘葵著。葵,同安人。刻志為學,不求人知。自號「釣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