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都雖大而不有,自不虞夫僭逼之患。至其後世,王畿 則子弟襲封,侯國則大夫世爵,而有《孟子》「大家弒奪」 之說;諸侯則併吞附庸,大夫則分裂公室,而有孔子 「陪臣執國命」之譏。與夫王章一掃而空,而封建遂為 一大弊矣。大抵《孟子》之說略,《王制》之說拘,惟一據夫 《周禮》以圖攷之,然後知先王精意之全也。或疑「諸公 方五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為一百二十五里;諸侯方 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為一百三十三里」,則侯國地 反多于公乎?是不然,經文于封疆定其里數,而其食 則就其中為之等,而未嘗定其里數。蓋地大則中包 廣,而外之里數反少;地小則有四邊,而外之里數反 多,不可以里計也。故「公田四百同,四之一為實封一 百同;侯田二百五十六同,三之一則為實封八十五 同。」此其多寡之數,自有等級,而不相混矣。或又以諸 男實封八同,出車八十乘,小國一軍,合有一百二十 五乘,此則一軍而不足,何「以立國乎?」蓋八十乘之車 為三師而有餘,故或益之地,以足一軍之數,或止於 三師,亦可以應敵。其制不可得而詳矣。諸侯封地實封食祿 按:司祿雖缺,然以《孟子、春秋》攷之,則炳如也。孟子曰: 「大國地方百里,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次國地方七 十里,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小國地方五十里,君十 卿祿,卿祿二大夫。自大夫而下,則三等之國皆大夫 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 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而耕者之所獲則有食九人」 至五人之五等。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夫國有 實封之地,大司徒其食者「半,三之一、四之一」是也。有 所食之祿,君十卿祿而下是也。自卿而上,大臣與君 同休戚,故三等之國,隨其大小,下於君十倍。自大夫 而下,少則無以為食,故三等之國,命雖不同,而祿無 隆殺。自下士而下,則取足以代耕,而以耕者之所入 為差。畿外君臣之祿,不過如此。至于畿內臣庶之祿, 《孟子》所述卿大夫元士之祿,與諸經不合。攷之《春秋》, 三公之爵稱公,則當同大國君之祿;卿之爵稱伯,則 當同次國君之祿;中大夫之爵,則當同子男之祿。下 大夫稱字,則其爵視附庸之君與大國之孤,而祿之 所入,亦當視附庸之君,蓋半於小國之君也。觀《秋官· 掌客》「諸侯待王臣之禮,三公視上公,卿視侯伯,大夫 視子男」,亦與《春秋》合,當以之為證可也。其元士以下, 若依命數而賜祿歟,則元士視列國之卿,中士視其 大夫,下士視其上士。若以人眾不可有加于侯國歟, 亦當視其三等之士,惟此為不可攷爾。夫公卿大夫 士庶之祿,皆給自公田,官吏有更易,而田賦無增減, 田為母而官吏為子,苟給之以田,永為常業,亦已足 矣。必入于司祿而後給之者,蓋歲有豐凶,功有上下, 故必收于官而給之,所謂「家削之賦,以待匪頒」,且以 示君上養賢之意也。其公卿大夫各有采地,而其所 以治夫采地者,又各有官,蓋治王朝官府之事,則食 在朝家,削之匪頒;治甸稍縣都之地,則又當食采地 之常祿。如宋朝之兼官,則有兼祿,亦優厚君子之道。 而其所統鄉、遂都鄙之吏,則各食于其地之所入,則 所謂祿位以馭其士,大約一視其爵以為祿也。然則 《司祿》所掌,亦不過此,而周室班祿之制,庶幾無不可 得聞者乎?畿內畿外班祿之制

已上數段,雖孟子之說不以為然,其尊信《周禮》亦至 矣。且其說各有據,故併錄之,亦以見攷古者不可執 泥一說也。

周人以辯宮、九嬪、九卿之教責之內宰,然乎否乎?夫 以宮禁之密,房幃之事,非外官所治也。女子未嫁,教 以「婦言、婦德、婦容、婦功」者,女師之事也。今內宰二人, 下大夫也,其屬又有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史胥徒 之眾,而使之出入宮禁,以陰禮教皇后及九嬪,無是 理,況謂之婦織紝組紃之事,內宰其果能教乎?以下內宰 之職

夫男女之別,正家所先。先王以宮掖使令掃除之事, 不可無人,于是不得已而用奄官以為之防,未聞使 外官治內事也。后夫人以下,欲無驕偽,無嫉妬,無讒 言,無私謁,在人君正身以率之爾。不正身以率之,而 使內宰之徒教之,非也。舜以匹夫妻帝之女,使執婦 道于虞氏,曰「嬪于虞」,蓋以德化之也。文王能使太姒 之有德,亦身率之爾。《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皆非使人教之也。在《易》之《家人》曰:「男正位乎 外,女正位乎內,男女正天地之大義。」六二之爻辭曰: 「無攸遂,在中饋。」言婦人凡事無所專持,主饋食于中 爾。今天官之屬,乃使九嬪、世婦、女御及女祝、女史與 焉;《春官》之屬,乃使世婦以及內宗、外「宗與焉。在世婦 則每宮卿二人」,是禁幃之內,男女雜列,其職豈分別 內外之理哉?古者內外言不出入于梱,今使宮嬪而 屬六卿,使朝臣而化九嬪,周公必不為是也。又曰:「凡 賓客之祼,獻瑤爵,皆贊說者,謂王同姓及三王之後 來朝覲為賓客者,行祼禮時,后則亞王禮賓。王享燕 之后,則亞王獻賓瑤爵后,所以亞王酬賓也。」此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