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官也;九伐,正萬國也;服不氏而下,正禽獸也。兵司 馬之用器,則有《司甲》、司兵、司弓矢。馬司馬之乘畜,則 有《馬質》。校人、戰司馬之事,戎僕主軍政之御,司右主 車之右,環人、挈壺,皆有事于戰者也。「兵莫大于自衛 守險,虎賁、旅賁備輦轂以衛王;掌固、司險、掌疆,設險 以守國也。兵莫大于防微杜漸,懷方、訓方,制治于未 亂,匡人、撢人,消息于未萌也。它若司爟主火,夏氣也; 小子羊人主供羊」,夏畜也;「弁服、首服,夏象也。」「六十屬, 萬物相見,品彙咸亨」之象也。乃司馬辨論官材進士 之賢者于王,詔爵、詔祿、詔事、奠食,司士掌其版,《王制》 記之矣。夏官

秋官。司寇,象秋氣嚴肅,收聚斂藏乎萬物。天子立司 寇,掌邦刑,義以正萬民也。大司寇之職,掌建邦之三 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 萬民而詢焉。士師掌國之五禁,以左右刑罰。其屬凡 六十有一。司刑以定辠,司刺以參伍赦宥,掌囚以拘 繫,司厲以收孥掌戮,司圜以收教,皆刑官。遂士、縣士、 方士、訝士、朝士,各掌其地之刑也。《司隸》禁殺戮,禁暴 氏、野廬氏、蜡氏、雍氏、萍氏、司寤、司烜、條狼、修閭、御枚 主巡察,布憲主警戒,司約、司盟主結信,皆禁于未發, 刑期無刑也。夫殺以止殺,豈徒刑戮之是務乎?《司民》 掌民數屬。若曰:「王刑者,民之司命,以生生為心,期于 治而已殺,敢不慎乎?」《大行人》掌邦交之禮,又主以刑 詰四方朝大夫。都則、都士、家士。主以法則馭圻內諸 侯。冥氏而下十二官,刑及禽獸也。職金,五行秋屬。金 犬,金畜也。六十屬皆主裁物之過,各正性命之象。秋官 冬官司空,大宰事。典曰:「以富邦國,以生萬民。」冬者,萬 物之所終也,萬物成終,必歸其根亶。空,土也。司空掌 邦土,天下之事所由成,故命曰冬官。空之言空也,相 天下之勢所空缺而修治補助之,是冬官之義也。冬 官官屬,其亡久矣。漢孝惠除挾書律時,李氏上《周官》 五篇,復入祕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至孝成時,劉歆 校理祕書,始得列序,著于錄略,亡《冬官》一篇,以《考工 記》足之。夫工特司空之一爾,《冬官》詎止考工已耶?或 謂各屬混于五官之中,即欲于五官中摘其有關冬 官者,以補其缺,是謂《冬官》原未亡也。或欲象天文有 土司空、土工二星,擬其屬,必有掌大均之事者。有器 府星,擬其屬,必有掌器府之事者。諸如此類,皆補于 五官之外也。二者皆有定說,孰敢必其然哉?《考工記》 雖不足以盡冬官,而工其屬也,然則六官闕一如之 何?孔子嘗嘆:「吾猶及史闕文,吾其闕之而已矣。」冬官 鄭氏曰:「周公營洛邑于土中,七年,作《六典》,謂之《周禮》。 致政,成王以授之。」以下俱周禮考

王文中子:「吾視千載而上聖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 焉。其道則一,而經制大備,後之為政者有所持循矣。」 明道程子曰:「必有關睢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 之法度。」

橫渠張子曰:「天官之職,須襟懷洪大,方能包羅統貫, 規模至大。若不得其心欲事事上窮究湊合,使如是 之大,必不能也。」

藍田呂氏曰:「《周禮》直欲使無一物不得其所,故其書 無一言而非仁。」

朱子曰:「《周禮》一書,皆是從容廣大,心中流出。」 又曰: 「《周官》遍布精密」,乃周公運用天理,爛熟之書。

崑山王氏曰:「六官,治、教、禮、政、刑、事,上下四方,覆藏宥 密,如天地四方之六合,缺一不可。大如六卿、六遂、六 軍,小如六牲,皆六官合而後具,如六出之花,六瓣具 而後花成,缺一不可也。一職修可以扶顛持危,撥亂 世而反之正。六職修則天下大和,萬物咸若矣。」 又 曰:「《周官》『物各付物,如天地之化,大之日星垂教,河嶽 效靈,小之草木之一華一實,鳥獸之一羽一毛,靡不 相對成文,非物物刻而雕之』。」 又曰:「《周禮》有必不可 復者,如后妃夫人與尸賓獻酬,天子與邦君送迎揖 讓是也。至宮府為一體,王后世子之動有式法,寓兵 于農,取士以賢,選用宦寺府史胥徒,制馭諸侯四夷, 後世舍此無以為治。」 又曰:「《周官》中有原兼官不別 設官者,有其官相聯不得不兼者,有平日不設,臨事 設之,事畢復罷者。」皆使人以其所能,用人以其餘力, 故事治而功不妨,官設而祿不費,所以善也。

《周官》書列于《經》幾千百年矣,戾于《經》而列于經,此予 所以不得不辨其非也,予豈得已哉!賈氏曰:「六經禍 于秦,惟《周禮》最後出也,以始皇特惡之,故禁絕加嚴 也。」此理不然。北宮錡問周室班爵祿之制,孟子謂諸 侯惡其害己而皆去其籍,可聞其略而不聞其詳。方 戰國時,周室猶存,諸侯強大,不稟周制,故已滅去其 籍也。是周公所制之典,夫子所正之經,已不傳于世 也。故雖孟子博學大儒,不得聞其詳,何待秦之禍而 後亡?始皇禁絕之嚴,故後出乎?豈當時有《周禮》,而孟 子不見之乎?孟子且不見《周禮》,漢世焉得而有之?有 之則非周公之舊,後儒為之章章矣。然秦漢去周未 遠,使其洪儒碩學,請聞《周禮》之舊,作為一書,使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