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五十卷目錄

 周禮部紀事

經籍典第二百五十卷

周禮部紀事

《左傳》:閔公元年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亦嘉 之也。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 去之?」對曰:「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 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 本必先顛,而後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 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 霸王之器也。

文公十八年,莒僕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公命與 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今日必 達。」公問其故,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曰:「先君周公制《周 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行父 還,觀莒僕,莫可則也,是以去之。

成公二年新築人仲叔于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衛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 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 之所司也。」軒,縣也。《周禮》:「天子樂宮縣四面,諸侯軒 縣,闕南方。」

《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修學好古,從民得善 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 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 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 舊書、《周官》《尚書》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 《後漢書顯宗馬皇后紀》:「后能誦《易》,好讀《春秋》《楚辭》,尤」 善《周官》、董仲舒書。

《鄭元傳》:「元字康成,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所注, 有《答臨孝存周禮難》。」

《鄭興傳》:「興好古學,尤明《左氏》《周官》,長於曆數,自杜林、 桓譚、衛宏莫不斟酌焉。」

《賈逵傳》:「父徽,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兼習《國語》《周官》。」 《張衡傳》:「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世為著姓。祖父堪, 蜀郡太守。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 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徵拜 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著《周官訓詁》,崔瑗以為 不能有異於諸儒也。」

《趙岐傳》:「岐少明經,有才藝,娶扶風馬融兄女。融外戚 豪家,岐嘗鄙之,不與融相見。」《三輔決錄注》曰:岐娶 馬敦女宗姜為妻。敦兄子融嘗至岐家,多從賓與從 妹宴飲作樂,日夕乃出。過問趙處士所在,岐亦厲節, 不以妹婿之故屈志於融也。與其友書曰:「馬季長雖 有名當世,而不持士節,三輔高士,未曾以衣裾撇其 門也。」岐曾讀《周官》,二義不通,往造之賤融如此也。 《儒林董鈞傳》中興鄭眾傳《周官經》,後馬融作《周官傳》 授鄭元,元作《周官注》。元本習《小戴禮》,後以古經校之, 取其義長者,故為鄭氏學。元又注小戴所傳《禮記》四 十九篇,通為《三禮》焉。

《三國志魏王朗傳》:「朗字景興,東海郡人也。以通經拜 郎中。明帝即位,進封蘭陵侯,轉為司徒,著《周官傳》傳 于世。」

《鍾會傳》注:其母傳曰:「夫人性矜嚴,明於教訓。曾雖童 稚,勤見規誨。年十三誦《周禮》。」

《晉書干寶傳》:「寶字令升,新蔡人也。少勤學,博覽書記, 以才器召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賜爵關內侯。注《周 易》《周官》凡數十篇,行於世。」

《儒林陳卲傳》:「卲累遷燕王師,撰《周禮評》,甚有條貫,行 于世。」

《列女傳》:韋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家世以儒學稱。宋 氏幼喪母,其父躬自養之。及長,授以《周官音義》,謂之 曰:「吾家世學《周官》,傳業相繼。此文周公所制經紀典 誥、百官品物,備於此矣。吾今無男可傳,汝可受之,勿 令絕世。」屬天下喪亂,宋氏晝則樵采,夜則教逞,逞遂 學成名立,仕苻堅為太常。堅常幸太學,憫禮樂遺闕, 博士盧壼對曰:「廢學已久,書傳零落。比年綴撰正經 麤集,惟《周官禮注》未有其師。竊見太常韋逞母宋氏, 世學家女,傳其父業,得《周官音義》。今年八十,視聽無 闕,自非此母,無可以傳授後生。」於是就宋氏家立講 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絳紗幔而受業,號宋氏為宣 文君。《周官》學復行於世,時稱韋氏宋母焉。

《梁書王筠傳》其自序曰:「《周官》《儀禮》《國語》《爾雅》《山海經》 《本草》並再抄,未嘗倩人假手,並躬自抄錄。」

《北魏書劉芳傳》芳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