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秦人之赭衣徒隸也,漢世之胥靡旦舂也,本非正 在用刑之數,則安可以刑餘之輕者而證古制大典 也哉?且夫舜命皋陶作士,而授以制刑之則,類皆差 五刑而三其服,即五服而三其就,凡所以測淺深,綦 嚴密,無不曲盡。而概謂「示恥可以去殺」,固無惑乎後 世之不信也。於是結繩理暴秦之緒,《干戚》解平城之 圍,遂為迂左者之口實。抑不思有太古之民,則《結繩》 雖簡,豈不足以立信。有舜禹之德,則《干戚》非武,亦豈 有不能屈服強梗之理哉。是畫象者可以昭愧畏而 非以致其愧畏也。欲知畫象之為刑助,其必循本以 觀乃有得哉。

三宅《三俊說         》「前人」 :

周公作立政三言,三宅、三俊。孔安國曰:「大罪宥之四 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之外。意如五宅之有三居然, 是其所謂三宅也。正、直、剛、柔三德如《洪範》所陳,是其 所謂三俊也。」然《立政》一書,顓為用人而作,雖以司寇 謹罰,終竟其文,要其叮嚀庶獄,特居準人職事之一 爾。三代本末有敘,凡其施置,率常先德後刑,安有未 矢之賜,即可出征,則當時王室弱而諸侯強,欲弓矢 之賜也何難哉?得賜弓矢之國,即可專征。《春秋》之戰 皆義戰,而敵國亦可以相征矣。此所以諸儒之說倡, 而後世恃強跋扈,皆得藉口實而啟僭亂之萌也,豈 小小哉?或曰:《史記》「崇侯虎譖西伯于紂,紂囚西伯于 羑里,後紂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得專征伐,于是伐 崇,作豐」,何也?曰:崇固當伐而命之伐者,必紂有是命 也。向使紂無是命,文王一得弓矢之賜,即敢擅伐崇 密,以修譖己之怨,而紂豈能容之乎?或曰:「《左氏》嘗載 管仲之言曰:『昔召康公命太公,且曰:『五侯九伯,汝實 征之』。此言又何也?曰:『太公之賢,使有王命,得征伐五 侯九伯可也,何嘗使』』」太公得以專之乎?若晉文侯之 子孫,恃其先世得弓矢之賜,齊太公之子孫,恃有康 公之言,皆可以專征諸侯。是乃周成王、平王教之僭 而導之亂,孔子「有道無道」之言,亦不足信也。已通于 帝王大綱紀者,慎毋惑于諸儒之說。諸侯專征 「嘗誦孔子《閒居篇》,辭若與《論語》不類,繹其旨,淵乎微 矣。可以神明,未可以意識測;可以默體,未可以言說 盡也。及體會久之,乃知聖訓雖浩無涯涘,而流派脈 絡,實出一源。是故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而 禮、而樂、而哀,亦罔不至焉。然則詩、禮、樂、哀之皆至,謂 其一原于志也,非歟?樂主聲也而無聲,禮主體也而 無體,喪主服也而無服,可謂至矣。究其所起,無聲之 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 悲。」是五至悉起于氣志,謂其原于志也非歟?天無私 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可謂 無之至矣。然嗜慾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 雲,而奉三無私,一出于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謂其德 參天地者,一源于如神之志也,非歟可見。志根于心, 發言為《詩》,履之為禮,樂之為樂,悲之為哀,總之為性 情之德一也,雖曰禮也樂也哀也,皆以無為至,而三 無不越五至外也。天地日月,其覆載照臨,至公無私, 而奉三無私之神志,與天地日月同歸于無也明矣。 則是無也,豈無無亦無之謂乎?噫神本無方,如春夏 秋冬之運于天,如神氣風霆之載于地,瀰漫六合,化 生百物,孰得而私議之哉?氣志在人,至于如神,不可 測識擬議,非孔子「從心所欲不踰矩,無可無不可」者, 其誰能之?然揆厥所自,一根乎志學,于茲益信。雖然, 匹夫不可奪志,一念顓精,且能貫金石,通鬼神,矧至 聖于志之所至,精神融結,如鳥覆卵化翼飛不可窺 測,此所以謂之如神,而聖不可知也。故曰:「哀樂相生, 正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 聞也。雖志氣塞乎天地,惟其無私,所以謂之無;惟其 無也,此所以謂之極至無以加也。」詎知是無也,在孩 提不學不慮,在聖人不思不勉,一毫人力不與哉?非 無樂也,樂在其中,不知手舞而足蹈也,何聲之有?非 無禮也,忘于禮者之于禮也無不中,何體之有?非無 喪也,墟墓興哀,道墐死傷,為我心惻,何服之有?要皆 本于如神之志,充塞天地,不期至而自至也,特患志 之有未至耳。惟志至焉,則五至三無,如鼓答桴,如鐘 應梃,一出乎天性自然,即喜怒哀樂未發之中,發皆 中節之和是也,謂之「未發。」不睹不聞而非有也,故樂 無聲,禮無體,喪無服也,謂之「發皆中節」,莫見莫顯而 非無也,故詩禮樂哀之相生,不可得而睹聞也。真志 學者,惟戒懼乎不睹不聞,吾慎吾獨,而中和位育乃 其所自至者。極之為天載,無聲無臭,而《中庸》贊其至 也。視彼專「志以求《虛無》」者,奚啻天淵。所以學莫先于 《辨志》。五至三無

天高地下,庶物化生,類聚群分,不可數計。韓退之《原 人》,以鳥獸總歸人類,人最靈秀,不過庶類中之一耳, 雖參贊天地,惟至誠能之。《禮運》篇乃謂「人者天地之 心,五行之端,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是人人皆天 地之心矣。果天道陰陽專指氣言,地道柔剛專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