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古今聖賢,恆懷能抱具,多不能展,鬱鬱焉老死而竟 不得志者。蓋其可能者人也;其不可能者,天也。所謂 天者何?非天也,亦人也。所謂人,則非眾人之人,而一 人之人也。故曰:「一人元良,萬邦以貞。」明乎此一人者, 慮天下始不得不畢;其慮;此一人者,為天下始,不得 不致其為。又明乎此一人者,以不慮慮天下始,慮,以 不為為天下始。為天下以其智力為一人慮,為一人 為,而後不暇分誤其智力,以私慮私為,以開天下之 亂萌。故萬邦之大,而以為一人慮之為之而無遺計, 此萬不獲不成之理也。而以一慮鉤眾慮,一為致眾 為,則此一人者,可以治定功成,而尚沖然其有餘。夫。 此一人者,豈嘗自以為一人而外以萬邦為萬邦也 哉?其靜而慮之,而見邦雖萬,而情形曲折,莫不燦然 如其指掌之上;其作而為之,而不令而從,不言而喻, 亦莫不如臂指之使而呼吸之應也,則元良之至也。 元良者,未嘗有萬邦,而但止有一人。以一人應萬邦, 若幾幾乎其難之也。以一人運一人,如取如攜耳,亦 奚有哉?是故萬邦多難,莫不謂可憂,而有識者或否, 及其無事,莫不嘻嘻相慶,而有識者又否。若曰:「是奚 足憂喜哉?」丈夫關情,在此一人耳。得此一人,吾于萬 邦何有?失此一人,吾于萬邦又何有?天懷萬邦,則必 為萬邦,生一人,則又為此一人焉,生一二人以成之。 一人者既生,成此一人者之一二人又生乎其間,則 自茲以往,天下事固確確乎其在人矣。如此而尚待 天,待天亦何時已哉?伊尹之于太甲,亦直以其身試 誅滅之地,所謂「事過言之,尚欲心悸」者,而尹恬之,豈 不以為此一人者如不幸而不元貞,則雖以予久在 斯位,固無「如此萬邦何也。與其在此,而無如萬邦何 也,其于死庸愈乎?」毋寧為之,而幸其一悟焉。嗚呼!古 之君子,亦直其貞萬邦之念有不可解于心者耳。死 生且不避,寵利安足道?且非特然也,及君之身而已。 千秋萬歲而後,其不可知者乎!事事不敢諉之于天, 而必盡人力之所可至,故古者所以保傅太子之道 至備也。至自赤子之時而教已行。夫教行于赤子之 時,不已急乎?而以為不可不豫,不可不蚤,恐入世深 而元良之性漸易,其反之也日難,故若不可有旦夕 待者,況乎其後也!又況乎其後已得天下而操之,而 但以其天成之聰睿,自慮自為,而前後左右舉一無 可恃者哉?噫!何其視一人元良之若是乎其急也,真 有「貞萬邦」之心,則必致力乎元良一人之術。元良之 道,雖天亶者不可以坐而進,而亦不以「有初」為可恃 也。若殷宗之初服,與唐明之末年,豈可不深為計慮, 而豫為不必然之寒心哉?

《伏生授經圖贊》
周敘

大哉聖道,寓諸六經。煌煌《尚書》,實統厥成。秦滅漢興, 斯道幾晦。展也伏生,爰際其會。心惟口誦,以教以傳。 晁錯之受,漢文之賢。

《皋陶贊》
耿定向

吾聞之陸象山氏曰:「唐虞之際,道在皋陶。嘗讀《虞書》 而詳味乎其謨也。」學者類云知人安民,要矣。孔子曰: 「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則知人固猶有原本哉!謨始曰 「慎厥身,修思永」,終言典禮命討,皆推原諸天,其于道 也深矣。

《伯益贊》
前人

聖如舜,其何怠荒淫逸者哉?乃益不忘儆戒若此,其 所謂「忠臣愛君,必防其漸」者耶!顧底裡純誠,讀其《謨》 可知矣。不然,則亦謂「無疾而呻,無感而慨」者也。

《伊尹贊》
前人

《孟子》曰:伊尹,聖之任者也。至言哉!蓋厥后不堯舜,則 愧恥若撻于市;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其自任以 天下之重,如此一體故也。而其機原于一介取與之 不苟,何也?人心無欲則明,有欲則昏。惟一介不苟而 後能無欲,無欲而後能以萬物為一體。吁!志!伊尹之 之所志者,其辨諸此夫!

《仲虺贊》
前人

吾聞陸敬輿曰:「成湯,聖君也;仲虺聖輔也。以聖輔贊 聖君,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有味哉!有味哉!聖人 之可學也!」于此益信矣。

《召公贊》
前人

吾讀《召誥》中語,丁寧反覆言「敬」者,凡七八焉。成王享 百年之壽,而周家卜世過于夏、商,有以也。及讀《君奭 篇》,周公殷殷一體之義,至今猶可想見。後世儒生疑 召公所不悅于周公者,陋矣。按史,共和之際,時事亦 孔艱矣。二公之裔,猶能同心翼蔽元儲,鎮定王室,況 當時哉!

《畢公贊》
前人

愚按:公立康王時為非常之禮,迎之南門,衛之干戈, 奉之書冊,被之冕服,而又率諸侯北面朝之,使天下 曉然知所定而無疑,有所鑒矣,其意遠也。老成持重 乃若此,所謂「克勤小物」者,豈瑣瑣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