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書經部藝文二

  乃言底可績        宋蘇軾

  堲讒說殄行         前人

  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前人

  終始惟一時乃日新      前人

  王省惟歲          前人

  作周恭先 作周孚先     前人

  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前人

  庶言同則繹         前人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前人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前人

  顧命冕服辨         前人

  代守臣謝賜御書周易尚書表 湯思退

  乂用三德疏        王巖叟

  禹貢地理辨         鄭樵

  禹貢洪範相為用       前人

  論君牙伯冏呂刑三書     前人

  洛書贊           朱熹

  象刑說          程大昌

  三宅三俊說         前人

  金縢非古書說       元王廉

  周公居東二年辨       汪叡

  畢命說         明方孝孺

  讀逸周書         王世貞

  尚書對策         何喬新

  一人元良萬邦以貞論     金聲

  伏生授經圖贊        周敘

  皋陶贊          耿定向

  伯益贊           前人

  伊尹贊           前人

  仲虺贊           前人

  召公贊           前人

  畢公贊           前人

 書經部藝文三

  賦尚書詩         唐太宗

  歸馬華山         白行簡

  舞干羽兩階         石倚

  日本刀歌        宋歐陽修

  讀夏書五荒書以自儆    金朋說

  明仁殿進講尚書     元貢師泰

  三千牘          明羅圯

  賦尚書志懷二首    金九疇

  讀尚書三十韻       金玉節

 書經部選句

經籍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書經部藝文二

《乃言底可績》
宋·蘇軾

巧言令色,帝之所畏也,故以言取人。自孔子不能無 失,然聖賢之在下也,其道不效于民,其才不見于行 事,非言無自出之故。以言取人者,聖人之所不能免 也。納之以言,試之以功,自堯舜以來,未之有改也。堯 將禪舜也,曰:「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底之為言極也。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可謂極矣。君子之于事物 也,原其始不要其終,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其偏不見 其全,則利害相奪,華實相亂,烏能得事之真、見物之 情也哉!故言可聽而不可行,事可行而功不可成,功 可成而民不可安,是功未始成也。舜、禹、皋陶之言,皆 功成而民安之者也。嗚呼!極之為至德也久矣,箕子 謂之《皇極》,子思謂之《中庸》。極則非中「也,中則非極也。」 此昧者之論也。故世俗之學,以《中庸》為處可否之間, 無過與不及之病而已,是近于鄉原也。若夫達者之 論則不然,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非舜禹皋陶之 成功,其孰能與於此哉?故愚以謂窮理盡性,然後得 事之真,見物之情,以「之事天則天成;以之事地則地 平;以之治人則人安。」此舜、禹、皋陶之言,可以底績者 也。

《堲讒說殄行》
前人

《書》云:「朕堲讒說殄行。」《傳》曰:「君子之所為,為可傳,為可 繼也。」凡行之不可傳繼者,皆殄行也。堯舜之所堲也。 世衰道喪,士貴苟難而賤中庸,故邪慝者進焉。齊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