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竹帛謂之「書。」《書》者,此之著者也。《詩》者,此之志者也。《易》 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此之紀者也。《禮》者,此之體者 也。《樂》者,此之樂者也。

《書》者,著德之理於竹帛而陳之,令人觀焉,以著所從 事,故曰:「《書》者,此之著者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竹林篇》

忠臣不顯諫,欲其由君出也。《書》曰:「爾有嘉謀嘉猷,則 入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此謀此猷,惟我后 之德』。」此為人臣之法也。古之良大夫,其事君皆若是。

《正貫篇》

聲響盛,化運于物,散入于理,德在天地,神明休集,並 行而不竭,盈于四海而訟詠。《書》曰:「八音克諧,無相奪 倫,神人以和。」乃是謂也。

《度制篇》

貴賤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鄉黨有序,則民有所 讓而民不敢爭,所以一之也。《書》曰:「轝服有庸,誰敢弗 讓,敢不敬應?」此之謂也。

《五行五事》

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何謂也?夫五 事者,人之所受命於天也,而王所修而治民也。故王 者為民,治則不可以不明,準繩不可以不正。王者貌 曰恭,恭者敬也;言曰從,從者可從;視曰明,明者知賢 不肖者分明黑白也;聽曰聰,聰者能聞事而審其意 也;思曰容,容者言無不容。恭作肅,從作乂,明作哲,聽 「作謀,容作聖。」何謂也?「恭作肅」,言王誠能內有恭敬之 姿,而天下莫不肅矣。「從作乂」,言王者言可從,明正從 行,而天下治矣。「明作哲」,哲者知也。王者明則賢者進, 不肖者退,天下知善而勸之,知惡而恥之矣。「聽作謀」, 謀者,謀事也。王者聰則聞事,與臣下謀之,故事無失 謀矣。「容作聖」,聖者,設也。王者心寬大「無不容,則聖」能 施設,事各得其宜也。

桓寬鹽鐵論

《刺復篇》

《尚書》曰:「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庶尹允諧。」言 官得其人,人任其事,故官治而不亂,事起而不廢。士 守其職,大夫理其位,公卿總要,執凡而已。故任能者 責成而不勞,任己者事廢而無功。

《散不足篇》

《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曰「不享。」故聖人非仁義不載 於已,非正道不御於前。

揚子法言

《問神篇》

或曰:「經可損益歟?」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 可知也。《詩》《書》《禮》《春秋》,或因或作,而成於仲尼,其益可 知也。故夫道非天然,應時而造者,損益可知也。虞夏 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下周者其書 誰乎?」

《寡見篇》

或問「五經有辨乎?」曰:「惟五經為辨。說天者莫辨乎《易》, 說事者莫辨乎《書》。」

後漢班固白虎通德論

《爵》

帝王之德有優劣,所以俱稱天子者何?以其俱命於 天,而主治五千里內也。《尚書》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 天下王。」何以知帝亦稱天子也?以法天下也。《中候》曰: 「天子臣放勛。」《書無逸》篇曰:「厥兆天子。」

《號》

接上稱天子,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稱帝王者,得號天 下,至尊之稱,以號令臣下也。故《尚書》曰:「諮四岳曰『格 汝眾』。」

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 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 書》曰:「不施予一人。」

霸,猶迫也,把也。迫脅諸侯,把持其政。《尚書》曰:「邦之榮 懷,亦尚一人之慶。」知秦穆之霸也。

或稱公而尊,或稱伯子男而卑。《尚書》曰:公曰:「嗟,秦伯 也。」

《禮樂》

樂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樂,口欲 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書》曰:「前歌後舞,假於 上下。」

王者始起,何用正民以為?且用先王之禮樂,天下太 平,乃更制作焉。《書》曰:「肇修稱殷禮,祀新邑。」此言太平, 去殷禮。

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書下 管鞀鼓笙鏞,以間降神之樂。在上何?為鬼神舉?故《書》 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所以用鳴球 搏拊者何?鬼神清虛,貴淨賤鏗鏘也。故《尚書大傳》曰: 「搏拊鼓振,以秉琴瑟,練絲徽絃。」鳴者貴玉聲也。 《尚書》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五聲者何謂也?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