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權文公為《元翰文集序》,不書其父諱。攷《新唐書宰相世系》,「博陵崔氏第三房祁陽令抗,子濟州刺史潛,潛子鳳閣舍人承構,承構子湖城簿良佐,良佐子比部郎中元翰。」

《宋仁宗皇帝洪範政鑒》十二卷。

王應麟曰:康定元年十一月,御撰《洪範政鑒》十二卷,政鑒書以「皇極」 為本,上與王洙論五行五事之證,采五行六沴及前代,庶應成此書。上自為序。

《洛書五事圖》一卷。

范祖禹曰:「仁宗最深《洪範》之學,每有變易,恐懼修省,必求其端。」

劉羲叟《洪範災異論》。

《長編》:「慶曆五年六月,以澤州進士劉羲叟為試大理評事。羲叟精算術,兼通《大衍》諸曆,常注司馬遷天官書及著《洪範災異論》。歐陽修薦之,召試學士院,而有是命。」

蘇洵《洪範圖論》:《宋志》一卷。未見

蘇洵《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劉彝《洪範解》。《宋志》「六卷。」

彝,字執中,福州懷安人。從胡瑗學,著「《洪範解》《周禮中義》《七經中義》《古禮經傳續通解》。」

廖偁《洪範論》一卷。

《湖廣總志》:「廖偁,衡山人。天禧中舉進士,著《洪範論》。」 朱子曰:「廖氏論《洪範》,大段闢《河圖》《洛書》,以此見知于歐陽公。」 蓋歐公有無祥瑞之論,廖公只見五代有偽作祥瑞,故併與古而不信如《河圖》《洛書》之事。《論語》自有此說,而歐公不信祥瑞,併不信此,而云《繫辭》亦不足信。且如今世間有石頭上出日月者,人取為石屏,又有一等石上分明有如枯樹者,亦不足怪也。《河圖》《洛書》亦何足怪?

曾鞏《洪範論》一卷。

朱子曰:「《洪範》、曾子固說得勝如他人。」

王安石《洪範傳》。《宋志》一卷。

安石《進表》。按:已另載,不重錄。

又跋。亦另載。

陳善曰:《洪範》「金曰從革。」 《新義》云:「能從能革」 ,而荊公《洪範傳》又云:「金性能從,惟革者之所化。」 二義不同。黃震曰:「荊公《洪範傳》其字義多足取者。」

余燾《改正洪範》一卷。

龔明之曰:余燾字元輔,方舍法欲行,上書引成周事,力贊之,因命以官,累遷至正郎。後復上書改《洪範》篇自王者惟歲月之從星,則以風雨,乃屬之「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之下謂之九疇」 ,皆有衍文,惟四五紀無之。至于八庶徵之後,既言「肅時雨若,正蒙恆風若」 ,意已斷矣,而又加王省「惟歲」 已下之文,則近于贅。或者是其說,然為臺諫所彈,不果施行。

孫諤《洪範會傳》《通考》一卷。

諤,元祐中博士。其說多本漢儒,頗攻王氏之失。

盧碩《洪範圖章》一篇。

碩《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四先生《洪範解要》」六卷。

按:「四先生」 者,劉氏彝、曾氏鞏、蘇氏轍、呂氏吉甫也。

陳伯達《翼範》。《宋志》一卷。

王圻曰:「伯達。紹興中進士。」

吳仁傑《尚書洪範辨圖》:《宋志》一卷。未見

王應麟曰:仁傑撰《洪範辨》一卷,增立《新圖辨》,歐陽修、蘇洵轍所論。

鄭思孟《洪範解義》。

《閩書》:思孟字齊卿,德寧人。受業朱文公之門,著「《洪範解義》,以發明文公《皇極辨》之蘊。」

蔡元鼎《洪範會元》。

《閩書》:元鼎,漳浦人。不登宦籍,以文自豪。所著有《中庸大學解》《論語孟子講義》《洪範會元》。

馮去非《洪範補傳》一卷。未見

《姓譜》:「去非,都昌人,椅之子,淳祐初進士。」

劉漢傳《洪範奧旨》。

《兩浙名賢錄》:「劉漢傳字習甫,上虞人。寶祐四年進士。累遷兩浙轉運使,進司農卿。臨終書『生為宋民,死為宋鬼』之句。」

胡希是《洪範考訂》。

《江西通志》:「胡希是字則翁,高安人。通諸經。元革命後,家居著述,方嚴有守,一介不苟取予。」

趙孟頫《洪範圖》一卷。未見

文徵明曰:「趙文敏公書《洪範篇》,并畫箕子授受之意。」

胡一中《定正洪範集說》一卷

貢師泰《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一中《自序》。亦另載。

一中字允夫,諸暨人。元紹興路錄事。

謝章《洪範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