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子恭,博士解震、熊釗、揭軌、蕭尚仁、蕭子尚、王允升、張文翰、張思哲、宋麟,並遣行人馳傳徵之。九月己酉,正蔡氏《書傳》成。初詔徵國子博士錢宰等至,上語以正定書傳之意,且曰:「爾等知天象乎?」 皆對以不知。上曰:「朕每觀天象,自洪武初有黑氣凝于奎壁,乃文章之府,朕甚異焉。今日春暮,其間黑氣始消,文運興矣。爾等宜考古証今,有所述作,以稱朕意。」 乃命翰林學士劉三吾董其事,開局翰林院,正定是書。時禮遇諸儒甚厚,各賜以綺繒衣被等物,又御製詩命次韻和之。朝參則班于侍衛之前,宴享則次坐殿中。時酒樓成,人賜鈔宴其上,各獻詩謝。上大悅,復遣禮部尚書任亨泰諭旨,「諸儒有年老願歸者,先」 遣之,眾皆願留。至是書成,凡蔡氏《集傳》,得者存之,失者正之,又集諸家之說,足其未備。三吾等率諸儒上進,賜名曰《書傳會選》,命禮部頒行天下。賜諸儒宴及鈔,俾馳驛而還。

梁寅《書纂義》十卷。未見

寅自述曰:「歸老之後于《書》也。以蔡氏《傳》之詳明而姑釋其略,謂之《書纂義》。」

陳謨《書經會通》:未見

《人物考》:「字一德,泰和人。學者稱海桑先生。」

朱右書《集傳發揮》十卷。未見

字伯賢,臨海人。「洪武初,除編修,擢晉相府長史。」

冉庸《尚書精萃》。

陳璉《志墓》曰:「先生諱庸,克常其字,保定蠡縣人。登至正丙午進士第。永樂初,應詔至南京,以老疾辭歸。年九十六卒。」

徐蘭《書經體要》一卷。未見

字與善,開化人。武洪初助教,門人歐陽齊進其《書》於朝。

陳雅言《尚書卓躍》六卷。未見

鄭輯《表墓》曰:「陳雅言,受《詩》於傅志行,受書於徐復,有《詩經一覽》《大學管窺》《中庸》數篇,《書經》卓躍行於世。」

楊士奇曰。《書卓躍》二冊。永豐陳雅言專為科舉設。余得之雅言之孫彝訓。今為中書舍人。

雅言,永豐人。洪武中稱病不赴薦,嘗領永豐縣教事。

鄭濟《書經講解》:未見

閩縣人,洪武中儋州學正。

林遜《尚書經義》。未見

廣東潮陽人。洪武乙丑進士,授閩縣丞。

黃紹烈:《書經主意》未見

臨川人,洪武年進士,瑞安知縣。

郭元亮「《尚書該義》十二卷。」

《台州府志》:「仙居人,樌從子,以儒士任新昌訓導。」

詹鳳翔《書經釋義旁通撮要》。未見

《江西通志》:「詹鳳翔,字道存,樂安人。以薦任府學訓導。」

劉朴《書義精要》。

《江西通志》:「劉朴字子素,吉水人。洪武中,舉明經,試于京師,授學官。其卒也,解縉表其墓。」

胡廣等《書傳大全》十卷。

吳任臣曰:「《書傳》舊為六卷,今分十卷,大旨本二。陳氏纂修諸臣,則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奉政大夫胡廣,奉政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楊榮,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金幼孜,翰林院修撰、承務郎蕭時中、陳循,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周述、陳全、林誌,翰林院編修、承事郎李貞、陳景著」 ,翰林院檢討,從仕郎余學夔、劉永清、黃壽生、陳用、陳燧,翰林院五經博士,迪功郎王進,翰林院典籍,修職佐郎黃約仲,翰林院庶吉士凃順,奉議大夫、禮部郎中王羽,奉議大夫、兵部郎中童謨,奉訓大夫、禮部員外郎吳福,奉直大夫、北京刑部員外郎吳嘉靜,承直郎、禮部主事黃裳,承德郎刑部主事段民、章敞、楊勉、周忱、吳仲,承直郎刑部主事洪順、沈升,文林郎廣東道監察御史陳道潛,承事郎大理寺評事王選,文林郎太常寺博士黃福,修職郎太醫院御醫趙友同,迪功佐郎北京國子監博士王復原,泉州府儒學教授曾振,常州府儒學教授廖思敬,蘄州府儒學學正傅舟,濟陽府儒學教諭林觀,善化府儒學教諭顏敬守,常州府儒學訓導彭子斐,鎮江府儒學訓導留季安。凡四十二人。

王達《書經心法》:

王孚曰:「耐軒先生有《〈詩》《書〉二經心法》,學者多傳之。」 錢氏曰:「達字達善,無錫人。洪武中舉明經,除國子助教。永樂中擢翰林編修,遷侍讀學士。」

彭勖《書傳通釋》六卷。

勖,《自述》:按:已另載,不重錄。

《人物考》:「彭勗字祖期,吉安永豐人。永樂乙未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