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周必大曰:「諤字昌國。新喻人。官朝議大夫直學士。」

艮齋、定齋二先生《書說》三十卷。

按:《艮齋》者薛氏季宣,《定齋》者謝氏諤,不知何人合刻。

陳騤《尚書考》二卷。

《姓譜》:「陳騤字叔通,臨海人。寧宗時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卒贈少傅,諡文簡。」

宋若水《書小傳》十卷。

《朱子志墓》曰:「公諱若水,字子淵,雙流縣人。江南西路轉運判官。」

朱熹《尚書古經》《通考》五卷。未見《書說》:《宋志》「七卷。」

陳淳曰:「《書》無文公解,然有《典》《謨》二篇,說得已甚明白,親切精當,非博物洽聞,理明義精不及此。」 都穆曰:「朱子于經傳多有訓釋,惟《尚書》則否,蓋以其多錯簡脫文,非古文之全也。蔡氏《書傳序》云:『《二典》《禹謨》先生蓋嘗是正』,則其他固未之及。世所傳有朱子《書說》,蓋當時門人取語錄、文集中語以成之,非朱子意也。」

按:文公《書說》,黃氏所錄外,又有湯氏中所輯,今不傳。

《蔡沈書傳》。《宋志》「六卷。」

沈:《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子杭,上書集傳、表。亦另載。

真德秀表墓曰:「君諱沈,字仲默,姓蔡氏,西山先生季子也。從文公游。文公晚年,訓傳諸經略備,獨書未及為整,環視門生,求可付者,遂以屬君。君沈潛反覆數十年,然後克就其書攷序文之誤,訂諸儒之說,以發明二帝三王群聖賢用心之要。《洪範》《洛誥》《泰誓》諸篇,往往有先儒所未及者。慶元初,偽學之論興,文公以」 黨魁黜,聘君亦遠謫舂陵。君徒步數千里以從,聘君不幸沒貶所,君復徒步護柩以歸,卜居九峰,當世名卿物色求訪,將薦用,君不屑就也。

趙希弁曰:「右晦庵先生訂正,而武夷蔡沈集傳也。沈自序于前,其子奉議郎、祕書省著作佐郎兼權右侍郎官兼樞密院編修官、兼諸王宮大小學教授。杭進于朝。沈字仲默,號九峰先生。」

黃震曰:「《經》解惟《書》最多。至蔡九峰參合諸儒《要說》。嘗經朱文公訂正。其釋文義既視漢唐為精,其發指趣又視諸家為的。《書經》至是而大明。如揭日月矣。」

輔廣《尚書注》。

《浙江通志》:「輔廣字漢卿,崇德人。師事朱子及東萊呂氏。嘉定間入仕,尋奉祠。學者稱傳貽先生。」

李相祖《書說》三十卷。

《閩書》:李相祖字時可,光澤人。從朱文公學,曾以文公命編《書說》三十卷。

吳昶《書說》四十卷。

曾孫龍翰曰:先曾大父從游朱子之門,文公以掃墓歸婺源,曾大父上所著《書說》,文公深嘉之。按龍翰,字式賢,《自序》云:「《友堂遺文》,今所存者,《書說》四十卷,《易論》四十卷。」 蓋宋季書雖僅存,未曾刊行者也。

陳文蔚「《尚書類編》十三卷。」

文蔚《進表》:按:已另載,不重錄。

宋鑑:端平二年二月,都省言「進士陳文蔚所著《尚書解注》有益治道。」 詔補迪功郎。

林夔孫《尚書本義》。

《閩書》:「夔孫字子武,福州人。從朱文公游。嘉定中特奏名,為縣尉。」

徐僑「《尚書括旨》十卷。」

姚希得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許奕《尚書講義》十卷。

魏了翁撰,《碑》曰:「奕字成子,慶元五年進士第一,歷寶謨閣直學士。」

鄒補之《書說》:

《浙江通志》:「鄒補之字公袞,開化人。受業朱子及東萊之門。淳熙初,舉進士,判江寧府。」

袁燮《潔齋家塾書抄》。《宋志》「十卷。」未見

真德秀曰燮。字和叔。鄞縣人。淳熙辛丑進士。官至太中大夫。學者稱曰「潔齋先生。」

按:是書葉文莊編,《菉竹堂書目》尚存。

宋蘊《尚書講義》五十卷。

魏了翁《誌》曰:「彭山宋元發,名蘊。淳熙五年進士,終流溪令。遺文有《論語略解》二十卷、《尚書講義》五十卷。」

史孟傳《書略》十卷。

魏了翁《志》曰:「丹稜史孟傳守道既奏名,將入對,忽以疾卒。詔附劉渭榜,賜同進士出身,授迪功郎。」

應鏞尚書《約義》。《宋志》二十五卷。

《金華志》:「應鏞字子和,蘭谿人。登慶元五年進士」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