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易經部總論四

  宋洪邁容齋隨筆三易之名 易卦四德 易中爻 坤動也剛 易說卦

   屯蒙二卦 利涉大川 易以刑罰著象 異為魚 兌為羊 蹇解之險 革卦 坎離

  陰陽 六卦有坎

  朱子大全集答袁機仲共十則 答趙提舉共二則 與陳丞相書 答李侍郎

  椿書 答趙佐卿 答陸九韶 答何鎬共二則 答陳明仲 答符復 答程迥 答張洽

   答程洵 答胡季隨共三則 答呂伯恭共二則

經籍典第七十八卷

易經部總論四

宋洪邁容齋隨筆

《三易之名》

三易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皆以兩字 為義。今人但稱《周易》曰《易》,非也。夏曰《連山》,其卦以純 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于山, 故名《易》為連山。商曰《歸藏》,以純坤為首,坤為地,萬物 莫不歸而藏于中,故名為歸藏。周曰《周易》,以純乾為 首,乾為天,天能周匝於四時,故名《易》為周也。太簇為 「人統,寅為人正。夏以十三月為正人統,人無為卦首 之理,艮漸正月,故以艮為首。林鍾為地統,未之衝丑, 故為地正。商以十二月為正地統,故以坤為首。黃鍾 為天統,子為天正。周以十一月為正天統,故以乾為 首。」此本出唐賈公彥《周禮正義》之說,予整齊而紀之。 所謂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後漢陳寵 論之甚詳。本出《尚書大傳》。

《易卦四德》

《易》「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唯乾坤為能盡之。若《屯》《隨》二 卦,但大亨、貞,《臨》《無妄》《革》三卦,皆大亨以正而已。有亨、 利、貞十一,《蒙》《同人》《離》《咸》《兌》《恆》《遯》《萃》《渙》《小過》《既濟》也。元、 亨、利者一,《蠱》也;利貞者八,《大畜》《大壯》《明夷》《家人》《中孚》 《蹇》《損》《漸》也;亨貞者三,《需》《困》《旅》也;元亨者三,《大有》《升》《鼎》 也;亨利者五,《賁》《復》《大過》《巽》《噬嗑》也。亨者九,《小畜》《履》《泰》 《謙》《節》《坎》《震》《豐》《未濟》也。利者五,《訟》《豫》《解》《益》《夬》也。貞者四, 《師》《比》《否》《頤》也。唯八卦皆無之,《觀》《剝》《晉》《睽》《姤》《歸妹》《井》《艮》 也。若以卦象索之,如《剝》《睽》《姤》,猶可強為之辭,他則不 復容擬議矣。

《易中爻》

《繫辭》云:「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中爻 者,謂二三四及三四五也。如坤坎為師,而六五之爻 曰:「長子帥師」,以正應九二而言,蓋指二至四為震也。 坤艮為謙,而初六之爻曰:「用涉大川」,蓋自是而上則 六二、九三、六四為坎也。《歸妹》之六五曰:「帝乙歸妹」,以 下配九二而言,蓋指震也。而泰之六五亦曰「帝乙歸 妹。」固以下配九二,而九三、六四、六五,蓋震體云。他皆 類此。

《坤動也剛》

《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王弼云:「動之方正,不 為邪也。」程伊川云:「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動剛故應 乾不違。」張橫渠云:「柔亦有剛,靜亦有動,但舉一體,則 有屈伸、動靜、終始。」又云:「積大勢成而然。」東坡云:「夫物 非剛者能剛,惟柔者能剛爾。畜而不發,及其極也,發 之必決。」張葆光但以訓六二之直。陳了翁云:「至柔至 靜,坤之至也。剛者道之動,方者靜之德。柔剛靜動,坤 元之道之德也。」郭雍云:「《坤》雖以柔靜為主,苟無方剛 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諸家之說,率不外此。予頃見 臨安退居庵僧曇瑩云:「動者,謂爻之變也。《坤》不動則 已,動則陽剛見焉。在初為復,在二為師,在三為謙,自 是以往皆剛也。」其說最為分明有理。

《易說卦》

《易說卦》荀爽《九家集解》。「乾為木果」之下,更有四曰:為 龍,為車,為衣,為言。坤後有八曰:為牝,為迷,為方,為囊, 為裳,為黃,為帛,為漿。震後有三曰:為王,為鵠,為鼓。巽 後有二曰,為楊,為鸛。坎後有八曰:為宮,為律,為柯,為 棟,為叢棘,為狐,為蒺藜,為桎梏。離後有一曰,為牝牛。 艮後有三曰,為鼻,為虎,為狐。兌後有三曰,為常,為輔 頰。注云「常,西方神也。」陸德明以其與王弼本不同,故 載於《釋文》。按:震為龍,與乾同,故虞翻、干寶本作駹。

《屯蒙二卦》

《屯》《蒙》二卦,皆二陽而四陰。《屯》以六二乘初九之剛,《蒙》 以六三乘九二之剛,而《屯》之爻曰「女子貞不字,十年 乃字」,《蒙》之爻曰:「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其正邪不 同如此者,蓋《屯》二居中得正,不為初剛所誘,而上從 九五,所以為貞。《蒙》三不中不正,見九二之陽悅而下 從之,而舍上九之正應,所以勿用士之守身居世而 擇所從所處,尚監茲哉。

《利涉大川》

《易》卦辭稱利涉大川者七,不利涉者一,爻辭稱利涉 者二,用涉者一,不可涉者一。《需》《訟》《未濟》指坎體而言, 《益》《中孚》指巽體而言,渙指坎巽而言。蓋坎為水,有大 川之象,而巽為木,木可為舟楫以濟川,故《益》之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