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日不看書,此心若有失。看書心未已,細字費目力。 六經皆糟粕,中有味如蜜。古來聖與賢,孜孜復汲汲。 流傳百世下,相見不相識。今人不如古,古人豈今日。 時還看我書,撫卷三嘆息。

《讀書山月下》
葉顒

《讀書山月下》,月色流巖扉。松風吹毛髮,草露霑裳衣。 研精探元奧,竭思窮幽微。興亡空感慨,今古誰是非。 孔孟幾千載,斯文愈光輝。蚩蚩愚下士,去此將安歸。

《無書嘆》
胡天游

《六經》既降諸子出,後代枝葉何其多。眼中萬卷忽如 掃,無乃天意增繁苛。陳言故紙本糟粕,吾道耿耿終 難磨。劫灰不赭孝先笥,晝臥坦腹時摩挲。

《蠹簡》
楊載

往古韋編在,何年始汗青。蠹蟲深卜宅,蝌蚪少成形。 泯滅阽秦火,搜羅出漢庭。斯文天未墜,不敢望全經。

《古意》
明·袁凱

「段生方踰垣,泄柳方閉門。二子豈獨善,蓋亦辟世喧。」 種《在南野》,種葵在東園。日夕飯一盤,萬鍾何加焉。 周孔有遺書,學士有遺言。吟詠荒園裡,聊以終歲年。

《次謝授經韻》
高啟

叨陪講席按詞曹,曉禁霜花點素袍。院貯圖書西掖 靜,雲連宮殿北山高。故園莫憶黃花酒,內府初嘗赤 棗糕。最愛鳳毛今復見,便令池上一揮毫。

《何楷讀書堂》
張羽

整棹泛澄湖,春物暢我懷。前登何山嶺,短策窮縈迴。 晉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至今讀書地,石磴不生苔。 幽蹤去已久,遺構安在哉。山僧依勝跡,下結蓮花臺。 亂來各飄蕩,龍象亦傾頹。乃知興壞理,道俗俱可哀。 清風動岩壑,松聲四山來。只疑斯人存,遺韻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舉目但蒿萊。臨觴聊一酹,惆悵愧高才。

《讀書圖》
前人

「幽棲出塵表,修翠連松竹。」袖得《碧苔篇》,閒來《石上讀》。 「日暝欲忘還,山空人轉獨。」

《送沈孝廉讀書天屏山》
前人

秋空雨洗千芙蓉,霜樹繞谷攢青紅。嗟我欲遊不可 得,子往畢業茲山中。念子出身自紈綺,秀如青松茁 蒿蓬。十年奔走鎩毛翮,黃金散盡家已空。懷中一經 不敢棄,舍此將恐為昏聾。束書上堂告父母,雲深獨 往無僕僮。林僧谷叟頗驚客,麤茶糲飯意甚忠。身閒 晝靜百事絕,經史左右相研攻。逕須跨海踏鯨背,且 莫瑣屑《箋魚蟲》。車良路端期不止,跬步自可升華嵩。 學成靜俟時自至,譬彼力穡遭年豐。朝廷懸爵待奇 雋,掇取五鼎榮三公。古來孝弟神所相,未必使子羸 其躬。蹇予少學壯愈惰,聰明日損鬢已翁。世間有書 未盡讀,安得返老還為童。跛鱉那由追綠耳,贈子以 策情何窮。倘有新知遠相教,為我緘寄東飛鴻。

《讀宋太史潛溪集》
夏煜

混沌初刓太素斲。挺生神人斷鰲膊,剖乾割坤奠海 嶽。厥俗鴻荒人未覺。帝命圖書出河洛,奇偶生畫參 伍錯,煥乎斯文此其璞。二三啟運乘飛躍,典謨訓誥 雅頌作。《黍離》以降周室削,天將尼父為木鐸。乃芟《詩》 《書》定禮樂,乃作《春秋》明善惡。包羅萬象歸一勺。放彌 六合卷諸橐,七十二子相唯諾。才出中州氣渾朴,及 漢《史記》變矩矱。西京雄健東差弱。建安馬上詩橫槊, 其音稍震氣已駁。晉更六代轉銷鑠,唐包九有復充 斥。至宋諸子雄相捔,廬陵崛起超卓躒。道州獨立承 絕學,後出新安最宏博。有元將相皆沙漠,往往南士 登館閣。從此斗牛氣磅礡,乃挺奇才海東角。蚤年脫 穎何落魄,貫穿經史探韜略。出入佛老搜冥漠。鯨跳 鰲抃鬥蛟鱷,不持寸鐵徒手縛。大弨射日孰能彉,長 劎倚天誰敢斫?是乃浩然之氣擴,播弄元化筆在握。 星辰迸空如石落,剛風立海大雨雹。湧湍疊躍濤怒 搏,百怪倏忽光揮霍。余亦斂衽逡巡卻,如此筆力扛 鼎鑊。不遇明主將馬泊,聘以束帛加雙玨。幅巾大布 起林薄,奏賦《上林》從楊柞。豈比執戟甘寂寞,天王手 按龍泉鍔。大振天聲重開拓,勢若新篁解春籜。用爾 圖像為丹雘,用爾作樂為簫籥。銘功頌德軒寥廓,日 光月潔江漢濯。前驅班馬鞭六駮,後駕歐蘇驂兩駱。 千載而下宛如昨,碌碌餘子徒齷齪。傑哉先生果何 若,微子之裔散人託。景濂其字大夫爵,我作狂歌非 用謔。投以木瓜報芍藥。

《長安雜詩》錄一首
王褘

群籍。一作經載聖道,昭揭如日星。秦火一何烈,燒燔滅 其形。漢儒事掇拾,區區補殘零。雖然有遺闕,其功亦 已宏。唐世尚文學,君臣益留情。琬琰刻文字,後先《十 三經》。謂茲金石堅,不與竹帛并。自從東都後,此刻最 為精。羅列黌舍內,奎壁映晶瑩。我言金與石,有時亦 銷崩。有形必有弊,斯理詎難徵。安知聖人道,所托非 所憑。天地共,終始猗《歟网》能名。

《王伯純讀書別墅晨起有懷縱筆奉寄》

張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