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

人賀』。至元十九年,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對曰:『天祥受 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一死足矣』。」南鄉拜而死。 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 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媿。 《曾從龍傳》:從龍字君錫,擢進士第一,嘉定七年,知貢 舉疏:「國家以科目網羅天下之英雋,義以觀其通經, 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異時謀王 斷國,皆繇此其選。比來循習成風,學不務根柢,辭不 尚體要,涉獵未精,議論疏陋,綴緝雖繁,氣象萎薾。願 下臣此章,風厲中外,澄源正本,莫甚於斯。」詔從之。 應傳㒡,字之道,慶元府昌國人。試南省第一,舉進 士,歷祕書郎。帝問藏書,㒡請訪先儒解經注史,因及 程迥、張根所著書,皆有益世教,帝善之。

《姚希得傳》。「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剛,潼川人。嘉定進士, 待次三年,朝夕討論六經諸子百家之言。」

《陳宗禮傳》:「宗禮字立之,舉進士。度宗即位,兼侍講,以 詩進講,因奏帝王舉動,無微不顯,古人所以貴於慎 獨也。」擢禮部侍郎。著有《寄懷裴槁》《曲轅散木集》《兩朝 奏議》《經筵講義》《經史明辨》《經史管見》《人物論》諸書。 《陳仲微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嘉泰二年進士。 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書。涵飫六經,精研理致,於 諸《子百家》、天文、地理、醫藥、卜筮、釋老之學」,靡不搜獵 云。

《徐鹿卿傳》:「鹿卿字德夫,豐城人。博通經史,調南安軍 教授。張九成嘗以直道謫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諸學 以訓。先是周敦頤、程顥、程頤皆講學是邦,鹿卿申其 教,由是理義之學復明。進華文閣待制。所著有《泉谷 文集》、奏議、講義、《鹽楮議政槁》,歷官《對越集》,手編《漢唐 文類》《文苑菁華》。」

《馮去非傳》:「去非,都昌人,父椅,字儀之,家居授徒,所注 《易》《書》《詩》《語》《孟》《太極西銘》,輯說《孝經章句》,《喪禮小學》,《孔 子弟子傳》,《讀史記》及詩文志錄,合二百餘卷。」

《危昭德傳》:「昭德,昭武人,寶祐進士,在經筵,以《易》《春秋》 《大學衍義》進講,反覆規正者甚多,所著《春山文集》。」 《謝枋得傳》:「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陽人也。為人豪爽,每 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循吏傳》:「韓晉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為童子時,日誦 書數千言。長以五經中第,歷兵部侍郎。」

《道學傳》:「周惇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尚友千古,博學 力行,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又著 《通書》數十篇,發明太極之蘊。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 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原,大有功於學者也。掾南 安時,程珦通判軍事,使二子顥,頤往受業焉。敦頤每 令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二程之學源流乎此矣。」道學

《諸儒全傳》俱載《學行典》,此特紀其著書大略。

程顥字伯淳。自十五六時,與弟頤聞汝南周惇頤論 學,遂厭科舉之習,慨然有求道之志,汎濫於諸家,出 入於老、釋,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秦漢以來,未有臻 斯理者。」

程頤字正叔。於書無所不讀,其學本於誠,以《大學》《語》 《孟》《中庸》為標指,而達乎六經,動止語默,一以聖人為 師,其不至乎聖人不止也,故卒得孔、孟不傳之學,以 為諸儒倡。

張載,字子厚,長安人。少喜談兵,范仲淹勸讀《中庸》,載 讀其書,猶以為未足,又訪諸釋、老,累年究極其說,知 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屏居南山下,終日危坐一室, 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 體,以孔、孟為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喪祭葬,率用 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禮。又論井田、發斂、學校之法,皆 欲條理成書,使可舉而措諸事業。著書號《正蒙》,又作 《西銘》,學者至今尊其書。

邵雍字堯夫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 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著書十餘萬言行于 世曰:「《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詩曰:「伊川擊 壤集。」

楊時字中立潛心經史,歷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優游 林泉,以著書講學為事。

羅從彥字仲素。嘗采祖宗故事為《遵堯錄》,靖康中,擬 獻闕下,會國難不果。其論士行曰:「周、孔之心使人明 道。三代人才得周、孔之心而明道者多。漢唐以經術 古文相尚而失周、孔之心,故經術自董生、公孫弘倡 之,古文自韓愈、柳宗元啟之,於是明道者寡。」

李侗,字愿中。聞羅從彥得《河》《洛》之學,從之累年,於天 下之理該攝洞貫,以次融釋,各有條序。其言曰:「讀書 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則凡聖賢 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進矣。若直求之文字 以資誦說,其不為玩物喪志者幾希。」

朱熹,字元晦,嘗謂「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聖賢之 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窮聖 賢之經訓。所著書有《易本義》《啟蒙》《蓍卦考誤》《詩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