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4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主不省,王師旋渡江。

《聞見近錄》:太祖一日幸後苑觀牡丹,召宮嬪將置酒, 得幸者以疾辭,再召復不至。上乃親折一枝,過其舍 而簪于髻上。上還輒取花擲于地,上顧之曰:「我艱勤 得天下,乃欲以一婦人敗之耶!」即引佩刀截其腕而 去。

《清異錄》:南漢地狹力貧,不自揣度,有欺四方、傲中國 之志。每見北人盛誇嶺海之強,世宗遣使入嶺,館接 者遺茉莉,文其名曰「小南強。」及本朝鋹主面縛偽臣 到闕,見洛陽牡丹,大駭歎,有縉紳謂曰:「此名大北勝。」 《宋史樂志》:隊舞之制,其名各十。女弟子隊凡一百五 十三人。四曰佳人剪牡丹隊,衣紅生色砌衣,戴金冠, 剪牡丹花。

《五行志》:雍熙三年八月,刑部尚書宋琪家牡丹三華。 淳化三年十月,京師太平興國寺牡丹生華,占云「有 喪。」是月,恭孝太子薨。

《楓窗小牘》:淳化三年冬十月,太平興國寺牡丹,紅紫 盛開,不踰春月,冠蓋雲擁,僧舍填駢。有老妓題寺壁 云:「曾趁東風看幾巡,冒霜開喚滿城人。殘脂剩粉憐 猶在,欲向彌陀借小春。」此妓遂復車馬盈門。

《宋史郭延澤傳》:「延澤授虞部員外郎,致仕,居濠州城 南,有小園以自娛,其詠牡丹千餘首,聚圖籍萬餘卷。」 《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九月,鞏縣柴務牡丹。」《華 茅亭客話》:「大中祥符辛亥春,知益州、樞密直學士任 公中正張筵賞花於大慈精舍。時有州民王氏獻一 合歡牡丹,任公即圖之,時士庶觀者,闐咽竟日。」 《王文正遺事》:上於後苑曲宴,步於欄中,自剪牡丹兩 朵,召公親戴。有中貴人白公,言「此花昨日上選賜相 公,已於別叢擇下花,請相公躬進。」公乃取花,因酌一 卮同獻,上大喜,引滿,以杯賜公,從臣皆榮焉。

《澠水燕談錄》:「晁文元公迥在翰林,以文章德行為仁 宗所優異,帝以君子長者稱之。天禧初,因草詔得對, 命坐賜茶。既退,已昏夕,真宗顧左右取燭與學士中 使就御前取燭,執以前導之,出內門,傳付從史。後曲 燕宜春殿,出牡丹百餘盤,千葉者纔十餘朵,所賜止 親王、宰臣,真宗顧文元及錢文僖各賜一朵。」又常侍 宴,賜禁中名花。故事,惟親王宰臣則中使為插花,餘 皆自戴。上忽顧公,令內侍為戴花,觀者榮之。其孫端 稟嘗為余言:

《池州府志》:「宋盛度字公量,祥符間進士,濟陰尉。歷官 試學士院直史館,遷尚書屯田員外郎,奉使陝西。天 聖間,遷翰林學士。先在陝得牡丹數本入貢,上嘉其 德服遠人,圖容御讚。賜宴罷還賜所貢牡丹一本。今 其花蔚然成樹,一開數百朵,子孫世寶之。」

《聞見錄》:「錢惟演為留守,始置驛貢洛花,識者鄙之。 李泰伯攜酒賞牡丹,乘醉取筆蘸酒圖之。明晨嗅枝 上花,皆作酒氣。」

《談苑》:陳堯佐字希元,修《真宗實錄》,特知制誥。舊制須 召試,唯楊億與堯佐不試而授。兄堯叟、堯咨皆舉進 士第一。時兄弟貴盛,當世少比。堯佐退居鄭圃,尤好 詩賦。張士遜判西京,以牡丹花及酒遺之,堯佐答曰: 「有花無酒頭懶舉,有酒無花眼懶開。正向西園念蕭 索,洛陽花酒一時來。」

《童蒙訓》:「康節訪趙郎中與章子厚同會,子厚議論縱 橫,因及洛中牡丹之盛,趙曰:『邵先生洛人也,知花甚 詳』。康節因言:『洛人以見根撥而知花之高下者,上也; 見枝葉而知高下者,次也;見蓓蕾而知高下者,下也。 如公所說,乃知花之下也』。章默然。」

《嬾真子》:富鄭公留守西京日,因府園牡丹盛開,召文 潞公、司馬端明、楚建中、劉凡邵先生同會。是時牡丹 一欄凡數百本。坐客曰:「此花有數乎?且請先生筮之。」 既畢,曰:「凡若干朵,使人數之,如先生言。」又問曰:「此花 幾時開盡,再筮之。」先生再三揲蓍,坐客固已疑之。先 生沈吟良久曰:「此花命盡,來日午時。」坐客皆不答。溫 公神色尤不佳,但仰視屋。鄭公因曰:「來日食後,可會 於此,以驗先生之言。」坐客曰:「諾。」次日食罷,花尚無恙。 洎烹茶之際,忽然群馬廐中逸出,與坐客馬相蹄囓, 奔出花叢中。既定,花盡毀折矣。於是洛中愈伏先生 之言。先生家有《傳易堂》有《皇極經世集》行於世,然先 生自得之妙,世不可傳矣。聞之於司馬文季朴 《湖湘故事》。徐仲雅《題合歡牡丹》云:「平分造化雙包去, 拆破春風兩面開。」

《夢溪筆談》: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 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公姻家,一見曰:「此 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 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 斂而色澤。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 一線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澠水燕談錄》:「洛陽至京六驛,舊未嘗進花。李文定公 留守,始以花進。歲差府校一人,乘驛馬,晝夜馳至京 師。所進止,姚黃、魏紫三四朵,用菜葉實籠中,藉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