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黔陽縣志》:「赤竹山在城東一百四十里,岡隴盤紆,赤 竹叢生。」

《金龍山》有竹數竿,偃如掃土。

《祁陽縣志》:「苦竹山在縣東百里,山多苦竹。」

竹嶺,在縣東六十里,山產篠竹,峻壁四周,蒼翠無閒。 《重慶府志》:黔江縣「斑竹山,上有仙池,池邊每歲生斑 竹二株,及尾則環連焉。」

《長壽縣志》:「相思崖在黃草峽上,崖產相思竹,竹連理, 若桃釵之形,今絕種矣。」

《沙縣志》:善硤團斑竹。溪有竹,可為燭,燃畢亦無灰。相 傳昔有一人夜借宿其家,辭之曰:「吾小村,無燈可照, 今晚不敢納也。」借宿者曰:「何患無燭?」前嶺上竹皆燭 也,教取以燃,遂傳至今。

《甌寧縣志》:「郭巖多修竹,出仙筍,味甘脆。」

《葛仙山》:「山色青潤,多修竹,筍味甘脆。」

《龍門縣志》:賭婦潭在蓼溪水口,潭深數丈,灘長里許。 故老傳,有牧童村女戲睹,各持竹一邊從上流擲下 云:「竹能相合,夫婦相配。」至下流觀之,竹果相合如生, 遂成夫婦,故名賭婦潭。

《翁源縣志》:「紙山在縣東南八十里,產竹,可造紙。」 《平遠縣志》:「梅子畬有竹數叢,葉上有紅點如血。相傳 文信國天祥過此,摘竹葉嚼血點卦,至今血痕猶存。」 《四會縣志》:「貞山在縣西南十里,絕頂有三池,傍有巨 石如壇,有竹下垂,風至輒自掃壇石。」

《貴縣志》:「縣之西山出方竹,傳有番人過此,以數百金 易竹八節作酒杯,杯中隱隱有仙籟焉。」今已無種。 《楚雄府志》:「定邊縣西北三十里大山頂有石佛二,竹 生四圍,每葉落,即隨風掃去。」

竹部雜錄

《詩經·秦風·小戎》:「竹閉緄縢。」

《莊子》:「鵷鶵非練實而不食。」練實竹實,取其潔白也。 《家語》:「南山之竹,不摶自直,斬而為箭,射達犀革。」 《戰國策》:「薊丘之植,植於汶篁。」竹田曰篁。《索隱》云:「言 薊丘之植,植齊王汶上之竹田。」

《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簬之箘。」竹筍也。

《淮南子》:「竹以水生。」

漢水重安而宜竹。

丘陵阪險,不生五穀者,以植竹木。

《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此其人與千戶侯等, 竹竿萬個。」

《龜策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

《河渠書》:「褒斜材木竹箭之饒,儗於巴蜀。」

《風俗通》:殺青書可繕寫。謹按劉向《別錄》曰:「殺青者,直 用青竹簡書耳。」

《說文》:「竹,冬生草也。筍,竹胎也。」

《晉書律歷志》:候氣之法,靈臺用竹律。《楊泉記》云:「取弘 農宜陽縣金門山竹為管,河內葭莩為灰。」或云:以律 著室中,隨十二辰埋之,上與地平,以竹莩灰實律中, 以羅糓覆律呂,氣至,吹灰動縠。 《徵祥記》:「王者德至於天,和氣感而甘露降,尊賢容眾, 不失細微,則竹葦受之。」

《道書》:「竹筍者,日華之胎,一名大明。」

《水經注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毛云:「菉,王芻也。竹, 編竹也。」漢武帝塞決河,斬淇園之竹木以為用。寇恂 為河內,伐竹淇川,治矢百餘萬,以給軍資。今通望淇 川,無復此物,惟王芻編草,不異毛注。

《續博物志·河圖》曰:「少室山大竹,堪為甑器。」《山海經》:「舜 林中大竹一節,可以為船。漢竹大者一節受一斛,小 者數升為舁榼。」《廣志》曰:「雲母竹,大竹也。䙰竹細而多 刺也。𥯨竹堪作笛。篃竹宜為屋椽。」竹:皮青肉白如 雪,軟韌可為索。

《夢書竹為處士》。夢者當歸隱也。

《埤雅》:「筍從勹從日。」包之日為筍,解之日為竹。 東坡志林:竹有雌雄,雌者多筍,故種竹當種雌,自根 生上至生梢二節發者,為雌。物無逃於陰陽,可不信 哉!

《蘇東坡集》:「昔人以海苔為紙,今無復有。今人以竹為 紙,亦古所無有也。」

《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 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夢溪筆談》:「淮南孔旻,隱居篤行,終身不仕,美節甚高。 嘗有竊其園中竹,旻愍其涉水,水寒,為架一小橋渡 之。推此則其愛人可知。然予聞之《莊子》:妻死,鼓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