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食之。」

二十四年,竹又結實。

《鶴慶府志》:小西湖廣袤約十里許,有竹翛翛然參差 於老樹間,在水最深處,飄搖如荇藻。冬春閒開放梅 花一兩枝,似可以手探取,及以舟篙觸之,深不可及。 修撰楊升庵同侍郎李中溪載繩一舟,以鐵鉤繫繩 頭,鉤取枝葉,繩沒盡,竟不能至竹樹所。收繩量之,足 六十丈,歎為奇觀。題「『澄潭竹樹』四大字及詩,兩絕而」 返。

《石埭縣志》:「嘉靖二十五年,八九都歷山竹生實,可萬 石,民皆為食。」

《武平縣志》:「嘉靖三十二年癸丑,黃竹華,其實如米,可 食,時以為兵兆。」

《藍田縣志》:「嘉靖三十四年大祲,秦嶺山一帶,竹開花 結子,人取以充饑。」

《餘杭縣志》:「嘉靖三十八年,餘杭竹生米甚多,民閒煮 食之,如大麥,人云是歲凶之兆。」

《鍾祥縣志》:「嘉靖三十八年,竹盡花。」

《長汀縣志》:「嘉靖三十九年,黃竹華,其實如米,居民取 食之。」

《合浦縣志》:「嘉靖四十一年,刺竹悉華實如麥,隨枯死, 自壬戌至丙寅無遺竿,他竹皆無恙。」

《臨湘縣志》:「嘉靖四十二年,竹盡開花,次年枯死。」 《浦江縣志》:「萬曆壬申,洪氏海塘有砍斷枯竹,三年復 節,閒抽筍放梢四五尺。山陰張天復記其事。」又「祝氏 祖塋孤竹,三四節已上,再分兩岐,而放梢亦復生於 倪氏園。」按壬申乃隆慶六年神宗未改元也縣志稱萬曆誤 《重慶府志》:「萬曆三年,榮昌瑞竹生。」

《沙縣志》:「萬曆丙戌,四郊竹開花四瓣下垂如燈籠,黃 色中紅。是處有之。」

《永昌縣志》:永平民有受直為人傭作者,以他役逾期 不赴,主人怒而逐之,哀求不納,哭而去曰:「去則母無 以食,奈何?」行未幾,倦臥道傍,夢一人撫其背曰:「無傷 也,某山之原有竹,試往攀而搖之,可得米以養。」覺而 憶其山舊遊也,往之竹下,果得米。於時萬曆庚寅、辛 卯間也,滇中一時所在皆有之。晉寧楊全太守,時為 司徒郎,出差歸里,及入京,㩦以餽人。其米非稻非麥, 長三倍。稻米作粥,不稠濁,為飲潤而甘,微帶香味。 《永昌府志》:「萬曆二十一年,騰越竹多實。」

《臨安縣志》:「萬曆二十二年,觀音寺生瑞竹。」

《浪穹縣志》:「萬曆二十四年,歲饑,民多乏食。縣西山後 及鳳羽山後一帶,林竹皆生。竹米可炊而食,其味香 美,饑民採之振林,則墜下如雨。事上聞,上司皆取用 以為奇,自後絕無山竹,由此亦枯矣。」

《諸暨縣志》:「萬曆二十六年,歲大歉,饑饉相望。箭竹內 每節產米一粒,傳為箭米,人采之療饑。」

《如皋縣志》:「萬曆二十七年,新泰令李上林池畔插竹 扈魚,忽生枝葉。人以為異,移栽砌下,久遂成林。」 《如皋縣志》:「萬曆二十九年,東鄉產金筍一株,長五六 寸,夜時有光。鄉人怪之,入市以示銀工,遂為工人易 去。」

《孝豐縣志》:「萬曆二十九年,竹實,民採以為食。」

《昌化縣志》:「萬曆三十五年,箭竹生花結實。」

《婺源縣志》:「萬曆丁未春,瑞竹生於玉川後龍山,一本 自十節以上分為兩岐,節節相偶,直上,枝葉蓁盛。」 《陽江縣志》:「萬曆三十有六年戊申,刺竹開花,結實遂 盡。枯竹實狀如小麥,民爭采食,而枯枝乾葉,微風一 起,如哀角悲笳,不堪聽聞。或云兆饑兆兵,然來年大 疫,亦不祥之徵也。」

《邛州志》:「萬曆三十七年,異竹產於臨邛縣治東北半 里楊氏園中,一本二榦並挺,扶疏高幾二十丈。」 《德慶州志》:「萬曆三十八年,竹生花。」

《徐州志》:「萬曆三十九年,桃山岳武穆王祠竹開花。」 《太平縣志》:「黃山自浮丘源抵洋湖三十里,皆生小竹, 榦粗如著,其葉頗大。山僧作靜室,取以蓋屋,可代瓦。 崇禎辛巳歲饑,竹皆產實,離離似稷,饑民爭往捋之, 賴以全活者甚眾。傳致遠方,疫者得少許,煎湯飲之 即愈。自此竹盡死。十年來復森茂如故。」

《廬陵縣志》:「真常觀,今改為金竹庵。崇禎時生篁竹,其 榦節有黃文,相間而垂,《竹譜》謂之黃金間碧玉,故名。」 《淶水縣志》:「竹子纏在傳房山之西,其地多叢竹,故名。」 《淄川縣志》:「龍口竹園,西園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門,前 置小橋,園中修竹萬個,綠陰合圍,東園竹亦森列,泉 低不可引溉。」

高氏竹園中,舊一草亭,今圮。亭南一池,池上石橋,亭 北雜蔬數畦,餘三面皆竹,竹頗盛。

《志壑》堂前鑿池種芙蕖,池邊修竹千竿,徑可四五寸, 綠蔭蕭森,江以北所未有也。

《嶧縣志》:「燎竹峪在滄浪淵西北一里許,峪藏大巖中, 其竹盡如火燎,故名。」

《濟寧州志》:「竹園北地艱水,此地城潦所集,宜竹,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