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前胡部彙考

釋名

前胡。別錄    湔胡。唐韻

《西天蔓》:藥譜

前胡圖

前胡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前胡考》

生陝西,漢梁、江淮、荊襄、江寧、成州諸郡,相孟、越、衢、婺、 睦等州皆有,今密縣梁家衝山野間亦有之。苗高一 二尺,青白色,似斜蒿,味甚香美。葉似野菊葉而瘦細, 頗似山蘿蔔葉亦細,又似芸蒿。開黲白花,類蛇床子 花。秋間結實,根細,青紫色。一云「外黑裡白。」味甘辛微 苦,性微寒,無毒。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藜蘆。

救饑

採葉煠熟,換水浸淘淨,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前胡釋名

李時珍曰:按:孫愐《唐韻》作「湔胡」,名義未解。

集解

《別錄》曰:「前胡,二月、八月采根,暴乾。」

陶弘景曰:近道皆有,生下濕地,出吳興者為勝。根似 柴胡而柔軟,為療殆欲同之。《本經》上品有茈胡而無 此,晚來醫乃用之。

《大明》曰:「越衢、婺、睦等處者皆好。七八月采之,外黑裡 白。」

蘇頌曰:「今陝西、梁、漢、江淮、荊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 有之。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時有白芽,長三、四 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內開白花,與蔥花相類。 八月結實。根青紫色。今鄜延將來者,大與柴胡相似, 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黃而柔軟,為不同爾。一說:今 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汴京北地者色黃白,枯脆,絕」 無氣味。江東乃有三四種,一種類當歸,皮斑黑,肌黃 而脂潤,氣味濃烈。一種色理黃白,似人參而細短,香 味都微。一種如草烏頭,膚赤而堅,有兩三岐,為一本, 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薑汁漬擣服之,甚下膈解 痰實。然皆非真前胡也。今最上者出吳中,又壽春生 者皆類柴胡而大氣芳烈,味亦濃苦,療痰下氣,最勝 諸道者。

雷斆曰:凡使,勿用野蒿根,緣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 若誤用之,令人反胃不受食。若是前胡,味甘微苦也。 李時珍曰:「前胡有數種,惟以苗高一、二尺,色似斜蒿, 葉如野菊而細瘦,嫩時可食,秋月開黲白花,類蛇床 子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氣為真。大抵北地者為勝, 故方書稱北前胡云。」

根修治

《雷斆》曰:「修事,先用刀刮去蒼黑皮并髭土了,細剉,以 甜竹瀝浸令潤,日中㬠乾用。」

氣味

苦微寒,無毒。

甄權曰:「甘、辛,平。」

徐之才曰:「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藜蘆。」

主治

《別錄》曰:「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下氣, 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甄權曰:「能去熱實,及時氣內外俱熱,單煮服之。」 《大明》曰:「治一切氣,破癥結,開胃下食,通五臟,主霍亂 轉筋,骨節煩悶,反胃嘔逆,氣喘欬嗽,安胎,小兒一切 疳氣。」

李時珍曰:「清肺熱,化痰熱,散風邪。」

發明

李時珍曰:「前胡,味甘、辛,氣微平,陽中之陰,降也。乃手、 足太陰、陽明之藥,與柴胡純陽上升,入少陽、厥陰者 不同也。其功長於下氣,故能治痰熱、喘嗽、痞膈、嘔逆 諸疾,氣下則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陳致新之績, 為痰氣要藥。陶弘景言其與柴胡同功」,非矣。治證雖 同,而所入所主則異。

附方

小兒夜啼:前胡擣篩,蜜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