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李時珍曰:「主欬嗽消渴,強中,瘡毒丁腫。辟沙蝨、短狐 毒。」

發明

李時珍曰:「薺苨寒而利肺,甘而解毒,乃良品也。而世 不知用,惜哉!」按:葛洪《肘後方》云:「一藥而兼解眾毒者, 惟薺苨汁濃飲一升,或煮嚼之,亦可作散服。」此藥在 諸藥中,毒皆自解也。又《朝野僉載》云:各醫言虎中藥 箭,食清泥而解。野豬中藥箭,豗薺苨而食。物猶知解 毒,何況人乎?又,孫思邈《千金方》,治強中為病,莖長興 盛,不交精出,消渴之後,發為癰疽,有薺苨丸、豬腎薺 苨湯方。此皆《本草》所未及者,然亦取其解熱解毒之 功爾,無他義。

隱忍葉氣味

甘苦寒,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蠱毒腹痛,面目青黃,林露骨立,煮汁一二 升飲。」

《蘇頌》曰:「主腹臟風壅,欬嗽上氣。」

附方

強中消渴,豬腎薺苨湯:治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 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即發癰疽,皆由恣意色慾,或餌 金石所致,宜此以制腎中熱也。用豬腎一具薺苨、石 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 草各二兩黑大豆一升水一斗半,先煮豬腎大豆,取 汁一斗,去滓下藥,再煮三升,分三服。後人名為「石子 薺苨湯。」

薺苨丸用薺苨、大豆、伏神、磁石。蔞根、熟地黃、地骨 皮、元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參、沈香各半兩為末,以 豬肚治淨,煮爛,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 湯下。並千金方

丁瘡腫毒:生薺苨根搗汁,服一合,以滓傅之,不過三 度。千金翼

面上皯皰:薺苨、肉桂各一兩,為末。每用方寸匕,酢漿 服之,日一服。又滅瘢痣。聖濟總錄

解諸蠱毒:薺苨根搗末,飲服方寸匕,立瘥。小品方 解鉤吻毒鉤吻葉與芹葉相似,誤食之殺人。惟以薺 苨八兩,水六升,煮取三升,每服五合,日五服。仲景金匱玉函 解五石毒:薺苨生搗汁,多服之立瘥。蘇頌圖經

蓬蘽部彙考

釋名

《蓬蘽》:別錄      陵蘽:別錄 陰蘽。別錄      《覆盆》。別錄 《寒苺》。會編      割田藨:俗名

蓬蘽

蓬蘽

《本草綱目》

蓬蘽釋名

李時珍曰:蓬蘽與覆盆同類,故《別錄》謂一名覆盆。此 種生於丘陵之間,藤葉繁衍,蓬蓬累累,異於覆盆,故 曰蓬蘽。陵蘽,即藤也。其實八月始熟,俚人名「割田藨。」

集解

《別錄》曰:「蓬蘽,生荊山平澤及冤句。 陶弘景曰:『蓬蘽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 顏者也。覆盆是實名。李當之云:『是人所食莓子,以津 汁為味,其核微細。今藥中用覆盆小異,未詳孰是』』。」 蘇恭曰:「覆盆、蓬蘽,乃一物異名,本謂實非根也。李云 莓子者,近之矣。然生處不同,沃地則子大而甘,瘠地 則子細而酸,此乃子」有酸味。根無酸味。陶以根酸子 甘。列入果部。重出二條。殊為孟浪。

《馬志》曰:「蓬蘽乃覆盆之苗莖,覆盆乃蓬蘽之子也。」按 《切韻》:「莓音茂,其子覆盆也,蘽者,藤也。」則蓬蘽明是藤 蔓矣。陶言蓬蘽是根,蘇言是子,一物異名,皆非矣。 蘇頌曰:「蓬蘽是覆盆苗,處處有之,秦吳尤多。苗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