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遊麻姑觀         周紫芝

  簡寂觀           朱熹

  題東山道院         徐璣

  桐柏觀          趙師秀

  崇真觀東軒        趙汝鐩

  宿仙山朝元觀題示     元王惲

  七真山洞雲觀       程鉅夫

  遊集仙宮         盛如梓

  招仙觀           何中

  洪都靈應觀榜雲徑      前人

  費無隱丹室         虞集

  玉虛觀         明王世貞

  老君殿          周霞賓

  前題            沈冕

  三元堂二首        孫七政

 道觀部紀事

 道觀部雜錄

 道觀部外編

神異典第二百八十二卷

道觀部藝文二

《和鮑常侍龍川館》
元·帝

珍臺接閒館,迢遞山之旁。多解《三真》術,俱善「《四明》方。」 玉題書仙篆,金牓燭神光。桂影侵檐進,藤枝繞檻長。 苔文隨溜轉,梅氣入風香。

《遊沈道士館》
沈約

「秦皇御宇宙,漢帝恢武功。歡娛人事盡,情性猶未充。 銳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既表祈年觀,復立望仙宮。 寧為心好道,直由意無窮。曰余知止足,是願不須豐。 遇可淹留處,便欲息微躬。山嶂遠重疊,竹樹近蒙蘢。 開襟濯寒水,解帶臨清風。所累非物外,為念在元蹤。 朋來握石髓,賓至駕輕鴻。都令人徑絕,惟使雲路通。」 一舉凌倒景,無事適華嵩。寄言賞心客,歲慕爾來同。

《道館》
庾肩吾

仙人白鹿上,隱士潛溪邊。試取「《西山》藥,來觀《東海》田。」

《遊始興道館》
陳陰鏗

紫臺高不極,清谿千仞餘。壇邊逢藥銚,洞裡閱《仙書》。 庭舞經乘鶴,池遊被控魚。稍昏蕙葉斂,欲暝槿花疏。 徒教斧柯爛,會自不凌虛。

《和庾肩吾入道館》
周弘正

石橋有舊路,靈室儼眾仙。菊潭溜餘水,丹竈起殘煙。 桃花經作實,海水屢成田。逆愁歸舊里,追問斧柯年。

《遊匡山簡寂館》
張正見

三梁澗本絕,千仞路猶通。即此神山內,銀牓映仙宮。 鏡似臨峰月,流如飲澗虹。幽桂無斜影,深松有勁風。 惟當遠人望,知在白雲中。

《和梁武陵王遙望道館》
北周·蕭撝

神境流精闕,仙居紫翠房。今有尋真地,迤邐麗通莊。 九柱含虯重,三臺飾夜光。金輝碧海桃,玉笈紫書方。 拂筵青鳥集,吹簫白鳳翔。履歸堪是鷰,石在詎非羊。 煙霞四照蕊,風月五名香。於茲喜臨眺,願得假《霓裳》。

《過藏矜道館》
王褒

松古無年月,鵠去復來歸。石壁藤為路,山窗雲作扉。

《至老子廟應詔》
庾信

虛無推馭辨,寥廓本乘蜺。三門臨苦縣,九井對靈谿。 盛丹須竹節,量藥用刀圭。石似臨卭芋,芝如封禪泥。 毻毛新鵠小,盤根古樹低。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 路有三千別,途經七聖迷。唯當別關吏,直向流沙西。

《入道士館》
前人

《金華》開八景,玉洞上三危。雲袍白鶴度,風管鳳凰吹。 野衣縫蕙葉,山巾篸筍皮。何必淮南館,淹留攀桂枝。

《為趙法師別造精院過院賦詩》并序

唐元宗

秋九月,聽政觀風,存乎遊息。退朝之後,歷西上陽,入清虛院,則法師所居之地也。法師得元元之法,養浩然之氣,故法此仙家,特建真宇,紫房對聳,緣竹羅生。既親重其人,每經過其地,以怡神洗雪,進德修業,何必齋心累月,遠在順風。因而賦詩,用適其意云爾。

「宗師心物外,為道運虛舟。不戀巖泉賞,來從宮禁遊。 探元知幾歲,習靜更宜秋。」煙樹辨朝色,風湍聞夜流。 坐朝繁聽覽,尋勝在清幽。欲廣無為化,因茲庶可求。

《經河上公廟》
同前

昔聞有耆叟,河上獨遺榮。跡與塵囂隔,心將道德并。 詎以天地累,寧為寵辱驚。矯然翔寥廓,如何屈堅貞。 元元妙門啟,肅肅祠宇清。冥漠無先後,那能紀姓名。

《過老子廟》
同前

《仙居懷聖德》,靈廟肅神心。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竈沒,關路紫煙沉。獨傷千載後,空餘松柏林。

《春日登金華觀》
陳子昂

白玉仙臺古,丹丘別望遙。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