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從弟子,亦無乾沒分毫者。梁生嘗就而問曰:「汝遵何 德而得眾心若此?」曰:「吾第一志,累吾功行耳,他何知?」 厥後道士稍繫念一孫,冀就博士藝,含意未發,百工 群從,一日散去。

方士部雜錄

《孔叢子·陳士義篇》:魏王曰:「吾聞道士登華山,則長生 不死,意亦願之。」對曰:「古無是道,非所願也。」王曰:「吾聞 信之。」對曰:「未審君之所聞,親聞之於不死者耶?聞之 於傳聞者耶?君聞之於傳聞者,妄也;若聞之於不死 者,今安在?在者,君學之勿疑;不在者,君勿學無疑。」 《因話錄》:有人撰集恠異記,傳云:元宗令道士葉靜能 書符不見《國史》。不知葉靜能中宗朝坐妖妄伏法,元 宗時有道術者乃法善也。談話之誤差尚可,若著於 文字,其誤甚矣。

《東坡文集》:都下有道人,坐相國寺賣諸禁方,緘題其 一曰:「賣賭錢,不輸方。」少年有博者以千金得之,歸發 視其方,曰:「但止乞頭。」道人亦善鬻術矣,戲語得千金, 然未嘗敢欺少年也。

東坡《志林》:「耳如芭蕉,心如蓮花,百節疏通,萬竅玲瓏。 來時一,去時八萬四千。」此義出《楞嚴》,世未有知之者 也。元符三年九月二十一日,書贈都嶠邵道士。 自省事以來,聞世所謂道人有延年之術者,如趙抱 一、徐登、張元夢,皆近百歲,然竟死,與常人無異。及來 黃州,聞浮光有朱元經尤異,公卿尊師之者甚眾,然 卒亦病死時中風搐搦,但實能黃白有餘藥金皆入 官。不知世果無異人耶?抑有而人不見舉非耶?不知 古所記人虛實,無乃與此等不大相遠,而好者緣飾 之耶?

《研北雜志》:廬山道士黃可立之言曰:「寇謙之醮籙,不 如杜光庭之科;範吳筠之詩不如率子廉、楊世昌之 酒。」

《聞見後錄》:「北齊敕道士剃髮為沙門。宣和中,敕沙門 著冠為道士。」古今事不同如此。

《老學庵筆記》:「信州龍虎山,漢天師張道陵後,世襲虛 靜先生,號蠲賦役,自二十五世孫乾曜始,時天聖八 年也。」今黃冠輩謂始于三十二代,非也。又獨謂三十 二代為張虛靜,亦非也。

《避暑錄話》:「道家有言三尸,或謂之『三彭』」,以為人身中 皆有。是三蟲能記人過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讒 之上帝,故學道者至庚申日輒不睡,謂之「守庚申」,或 服藥以殺三蟲。小人之妄誕有至此者,學道以其教 言,則將以積累功行,以求昇舉也。不求無過,而反惡 物之記其過,又且不睡以守,為藥物以殺之,豈有意 於為過,而幸蔽覆藏匿,欺妄上帝,可以為神仙者乎? 上帝照臨四方,納三尸陰告,而謂之讒,其悖謬尤可 見。然凡學道者,未有不信其說,柳子厚最號強項,亦 作《罵尸蟲文》。且唐末猶有道士程紫霄,一日朝士會 終南太極觀守庚申,紫霄笑曰:「三尸何有?此吾師託, 是以懼為惡者爾。」據床求枕,作詩以示眾曰:「不守庚 申亦不疑,此心常與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爾 三彭說是非。」投筆鼻息如雷。詩語雖俚,然自昔其徒 未有肯為是言者。孰謂子厚而不若此士也?

《寓簡》有故人喜諧謔,見人家後房或北里娼女,多隱 諱年歲,往往不肯出二十以上。故人戲謂曰:「汝等亦 有減年恩例,盡被燒丹學仙。道人買去。」蓋道士多誑 誕,動輒年數百歲耳。

《娛書堂詩話》:「宗人紫芝《贈李道士》云:『教人知遁甲,笑 客問勾庚』。前人所未對,亦警語也。」

方士部外編

《酉陽雜俎》:道士秦霞霽少勤香火,存想不怠。嘗夢大 樹,樹忽穴,有小兒青褶鬐髮,自穴而出,語秦曰:「合土 尊師。」因驚覺,自是休咎之事,小兒髣髴報焉,凡五年, 秦意為妖,偶以事訪於師,師遽戒勿言,此修行有功 之證。因此遂絕。舊說夢不欲數占,信矣。

「虞鄉有山觀,甚幽寂,有滌陽道士居焉。太和中,道士 嘗一夕獨登壇,望見庭忽有異光,自井泉中發,俄有 一物,狀若兔,其色若精金,隨光而出,環遶醮壇,久之, 復入於井,自是每夕輒見。道士異其事,不敢告於人。 後因淘井,得一金兔,甚小,奇光爛然,即置於巾箱中。」 時御史李戎職於浦津,與道士友善,道士因以遺之。 其後戎自奉先縣令為忻州刺史,其《金兔》忽亡去。後 月餘而戎卒。

《續酉陽雜俎》: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遊廬山,憩於澗 石,忽見蟠蛇堆如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云是 元武。

天寶中,中嶽道士顧元績嘗懷金遊市中,歷數年,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