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龔可佩傳》:可佩,嘉定人,出家之崑山為道士。為人顓 魯,無所知識,眾咸厭賤之。然習道書,能通曉道家神 名。帝方虔事焚修,可佩來京師,依陶仲文居。仲文薦 之帝,得召見,遂娶妻,有室家。諸大臣撰青詞者,時從 可佩考問道家故事,俱愛之,得為太常博士。己而帝 命可佩入西宮,教宮人習法事。累遷太常少卿。一日, 帝詣西宮,問:「可佩何在?」奄人不悅可佩者,譖之曰:「可 佩但嗜酒耳,安肯教宮人。」帝怒,使使偵之。使者妄報 可佩已醉員外郎邵畯所。帝益怒,即執下詔獄,并逮 畯,俱杖六十。可佩竟杖死,畯亦奪官。時嘉靖四十一 年九月也。畯與可佩故無交,一時無敢白其枉。而可 佩屍暴露河側,為群犬所食,迄無收恤之者。

《藍道行傳》:道行,方士也,以扶鸞術得見帝。自言能役 鬼物,縣判吉凶,帝大信,幸之,有所問,輒密封遣中官 詣壇焚之,所答多不如旨。帝以咎中官穢褻,中官懼, 交通道行,啟視而後焚之,答具如旨。帝喜,因問:今天 下何以不治,道行假箕仙,答曰:「賢不竟用,不肖不退 耳。」問誰為賢不肖,答曰:「賢者徐階、楊博,不肖則嚴嵩。」 又問:「果爾上仙,何不殛之?」答曰:「留待皇帝自殛。」帝心 動。會御史鄒應龍劾嵩,疏上,帝即放嵩還。已,嵩明知 道行所為,欲殺之,厚賂帝左右,發其怙寵招權諸不 法事。遂收下詔獄,坐斬,竟死於獄中。

《胡大順傳》:大順者,陶仲文同縣人,夤緣仲文獲供事 靈濟宮。仲文死,大順以奸欺事發,詔斥回籍。其後覬 復用偽撰《萬壽全書》一帙,詭稱呂祖所作,得之鸞筆。 且言呂祖授大順三元大丹,用黑鉛取白,名先天水 銀,鍜之則成青霞玉粉神丹,服之卻疾不老。遣其子 元玉從妖人何廷玉齎入京,因左演法藍田玉、左正 一羅萬象以通內官趙楹,獻之帝。田玉者,鐵柱觀道 士,嚴嵩罷歸至南昌,值聖誕,延田玉為帝建醮。田玉 自言能書符召鶴,嵩試之驗。會御史姜儆訪法祕至, 嵩索田玉所藏諸符籙進獻,田玉亦自以召鶴諸術 托儆,附奏得召為演法,與萬象並以扶鸞術供奉西 內,因交懽楹。時帝方幸此三人,故廷玉厚賄之以進。 帝覽其書,問曰:「既云箕書,扶箕者何不來,然未明言 召之也。」田玉第遂詐為聖諭徵之,至則屢上書求見, 且求圖書及建宮地。帝語徐階曰:「胡大順又至,必田 玉等因朕問及,妄召之來。昨令扶箕曰不降,自藍道 行下獄,遂百孽擾宮,若有使之者。今大順可復用耶?」 對曰:「此輩皆無賴小人,不畏國法,而田玉尤甚。觀其 妄自傳諭可知。至扶箕之說,惟中外交通間有驗者, 否則茫然不知,以浮詞支吾而已。今宮孽已久,似非 道行所致,且不能必其用,後孽遂不生。臣謂宜治之 以法。」帝悟,遂報曰:「田玉無狀,去年冬,代廷玉進水銀 藥,遂詐傳密旨,徵取大順,不治無以儆將來。」階對水 銀不「可服食,詐傳詔旨,罪尤重。倘置之不問,群小益 無忌。互相朋結,恐釀大患。乞聖明速斷。」乃命執大順、 田玉、萬象等下錦衣獄,不知其奸由楹也。比錦衣上 獄詞,帝疑其不實,有意寬之。以問階,階曰:「詔旨至重, 倘聽其矯傳,他日夜半出片紙,有所指揮,將若之何? 此不可不重治。」乃下諸人法司,令重擬。楹具《密奏》,匿 殿櫺中,伺間出,伏帝前,為諸人申理。帝大怒,付司禮 拷訊,具得其交通狀,遂付法司,與大順、田玉、萬象、廷 玉、元玉並論死繫獄,時嘉靖四十四年五月也。楹尋 瘐死。帝以逆囚當顯戮,怒所司不如法,奏請責對狀。 尚書黃光昇等引罪。詔停司官俸,獄吏論如律。是時 有「前朝」、「後朝」之說。前朝所進者,諸司章奏也。他方士 雜流有所陳請,則從後朝入,前朝官不與聞,故無人 摘發。賴帝晚年漸悟其妄,而政府力為執奏,故諸奸 獲正法云。

《仰山脞錄》:莆田翠渠周公瑛知廣德日,有道士作法, 能使童子舞。公摘樹葉置童子懷中,戒之曰:「汝第舞, 但樹葉落地則笞汝矣。」于是道士百計作法,童子凝 然不動。蓋童子心以守葉為主也,以是見人心有主 則不動。公在廣德,嘗著《祠山雜辯》,以息好鬼之俗,善 政不可縷舉云。

權子商季子篤好元挾,貲遊四方,但遇黃冠士,輒下 拜求焉。偶一猾覬取其貲,紿曰:「吾得道者,若第從吾 遊,吾當授若。」季子。誠從之遊。猾伺便未得,而季子趣 授道。一日至江滸,猾度可乘,因紿曰:「道在是矣。」曰:「何 在?」曰:「在舟檣杪,若自升求之。」其人置貲囊檣下,遽援 檣而升。猾自下抵掌連呼趣之曰:「升季子升,無可升。」 忽大聲抱檣歡叫曰:「得矣,得矣!」猾挈貲疾走。季子既 下,尤歡躍不已。觀者曰:「咄,癡哉,彼猾也,挈若貲去矣。」 季子曰:「吾師乎,吾師乎!此亦以教我也。」

留都一道士,溧陽人也,以募葺梵宮、作橋梁為功,行 貲產累數千,盡鬻之為倡,而躬茹苦以督工作,日飲 一糲,即鹹鹽不御也。宗伯聞而禮致之,令募修朝天 宮。宮成,宗伯嘉賞,擬牒一秩勞之,懇辭不受。時百工 從而受役者以千計,咸茹苦如道士,不受一值,亦無 媮惰。富室人爭輸財者累鉅萬。道士曾不一目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