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8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刀。阿見而怒曰:「汝隨我行,那畏虎也?」取強刀以擊 石,刀折壞。強憂刀敗,至旦隨出。阿問強曰:「汝愁刀敗 也?」強言:「實恐父恠怒。」阿則取刀,左手擊地,刀復如故。 強隨阿還成都,未至,道逢人奔車,阿以腳置其車下, 轢腳皆折,阿即死。強怖,守視之。須臾阿起,以手撫腳, 而復如常。強年十八,見阿年五十許,強年八十餘,而 阿猶然不異。後語人「被崑崙山召當去。」遂不復還也。

李仲甫

按《神仙傳》:「『李仲甫者,豐邑中益里人也。少學道於王 君,服水丹有效,兼行遁甲,能步訣隱形,年百餘歲轉 少。初隱百日,一年復見形,後遂長隱,但聞其聲,與人 對語,飲食如常,但不可見。有書生姓張,從學隱形術。 仲甫言:卿性褊急,未中教,然守之不止,費用數十萬 以供酒食,殊無所得』。張患之,乃懷匕首往,先與仲甫」 語畢,因依其聲所在,騰足而上,拔匕首左右刺斫,仲 甫已在床上,笑曰:「天下乃有汝輩愚人,學道未得,而 欲殺之,我寧得殺耶?我真能死,汝但恕其頑愚,不足 問耳。」使人取一犬來,置書生前曰:「視我能殺犬否?」犬 適至,頭已墮地,腹已破,乃叱書生曰:「我能使卿如犬 行矣。」書生下地叩頭乃止,遂赦之。仲甫有相識人,居 相去五百餘里,常以張羅自業。一旦張羅得一鳥,視 之,乃仲甫也。語畢別去。是日仲甫已復至,家在民間 三百餘年,後入西嶽山去,不復還也。

趙瞿

按《神仙傳》:「趙瞿者,字子榮,上黨人也。得癩病,重垂死。 或告其家云:當及生棄之,若死於家,則世世子孫相 蛀耳。家人為作一年糧,送置山中,恐虎狼害之,從外 以木砦之。瞿悲傷自恨,晝夜啼泣,如此百餘日。夜中 忽見石室前有三人,問瞿何人,瞿度深山窮林之中, 非人所行之處,必是神靈。乃自陳乞,叩頭求哀。其人」 行諸砦中,有如雲氣,了無所礙。問瞿:「必欲愈病當服 藥,能否?」瞿曰:「無狀多罪,嬰此惡疾,已見疏棄,死在旦 夕。若刖足割鼻而可活,猶所甚願,況服藥豈不能也。」 神人乃以松子、松柏脂各五升賜之,告瞿曰:「此不但 愈病,當長生耳,服半可愈,愈即勿廢。」瞿服之未盡病 愈,身體強健,乃歸家。家人謂是鬼,具說其由,乃喜,遂 更服之。二年顏色轉少,肌膚光澤,走如飛鳥。年七十 餘,食雉兔,皆嚼其骨,能負重,更不疲極。年百七十,夜 臥,忽見屋間光有如鏡者,以問左右,云「不見。」後一日, 一室內盡明,能夜書文。再見面上有二人,長三尺,乃 美女也,甚端正,但小耳,戲其鼻上如此。二女稍長大 至如人,不復在面上,出在前側,常聞琴瑟之聲,欣然 懽樂。在人間三百餘年,常如童子顏色,入山不知所 之。

陽翁伯

按《仙傳拾遺》:「陽翁伯者,盧龍人也。事親以孝,葬父母 於無終山,山高八十里,其上無水,翁伯廬於墓側,晝 夜號慟,神明感之,出泉於其墓側,因引水就官道以 濟行人。嘗有飲馬者,以白石一升與之,令翁伯種之, 當生美玉,果生白璧,長二尺者數雙。一日忽有青童 乘虛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謁群仙曰:『此種玉陽 翁伯也』。」一仙人曰:「汝以孝於親,神真所感,昔以玉種 與之,汝果能種之,汝當夫婦俱仙。今此宮即汝他日 所居也。天帝將巡省於此,開禮玉十玨,汝可致之。」言 訖,使仙童與俱還。翁伯以禮玉十玨以授仙童。北平 徐氏有女翁伯欲求婚,徐氏謂媒者曰:「得白璧一雙 可矣。」翁伯以白璧五雙,遂婿徐氏。數年雲龍下迎,夫 婦俱昇天。今謂其所居為「玉田坊。」翁伯仙去後,子孫 立大石柱于田中,以紀其事。

張穆子

按《洞仙傳》:「張穆子者,修太極上元年紀以昇仙。後以 此法授龔叔進、王文卿、尹子房,皆得道。」

童子先生

按《洞仙傳》:「童子先生者,於狄山學道,修浴《契鈴經》得 仙。」

九源丈人

按《洞仙傳》:「九源丈人者,為方丈宮,主領天下水神及 陰精水獸蛟鯨之類。」

陽生

按《洞仙傳》:「陽生者,住少室西金門山,山有金罌漿,服 之得道。」

元都先生

按《洞仙傳》:「元都先生者,授仙人黑玉天地鈴經,行而 得道。」

黃列子

按《洞仙傳》:「黃列子者,嘗遊獵九江,射中五色神鹿,逐 跡尋穴,遇神芝,服而得風仙。」

公孫卿

按《洞仙傳》:公孫卿者,學道於東梁甫山,一云滋液山。 山宮中有合成仙藥,得服之人立仙,日月之神並在 宮中。合藥時頌曰:「玉女斷分劑,蟾蜍主和擣,一丸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