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1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藝文

《遊南鎮記》
明·沈純中

《職方氏》:「東南之州曰揚州,其藪曰具區,其山曰會稽, 謂之南鎮。以其能興雲雨,施潤澤,鎮一方之民。」禮望 秩於山川,《小宗伯》「四望於四郊。」鄭元謂:四望為五嶽、 四鎮、四瀆也。蓋天子方望之祀,無所不通,為嶽鎮海 瀆之在諸侯,祭其封內名山大川也。秦罷封建,嶽瀆 之祭,皆領於祠官。自殽以東,名山五,而會稽與焉。其 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春泮凍,秋涸凍,各賽 禱祠。宣帝時,始有使者持節以祠之禮。由魏及隋,嶽 鎮海瀆皆即其地立祠,命有司致祭。唐、宋之制,命本 界刺史、縣令祠之。元遣使分祀。國初稽古,以夏至日 祀方澤,五嶽、五鎮從祀。五嶽在東,五鎮在西,用純犢 一,帛五,籩豆八,簠簋各二。三年,罷神之封號,而止曰 「南鎮會稽山之神,依古定制也。」乃命都督孫遇仙等 一十八人,分祭五嶽、五鎮、海瀆之神。九年,分遣國子 生周渭等往修祠宇,命江陰侯吳良祠南鎮。夫會稽 素沃饒鉅麗,甲於東南,且人材特盛,咸以為山嶽之 靈所鍾也。然神為南鎮,將盡南方之民而庇之,則江、 淮、閩、浙皆其所佑也。功大者其典隆,是以歷代禋祀 加虔,罔敢失禮,而豈其獨厚此一郡之民?戊戌歲,余 讀書越之戢山,暇時遂與同人遊會稽,神甚靈爽,占 夢者競祈焉,其應如響。山有夏后禹之陵,聖王之墓 也,亦領於祠官。山之草木俱翳蔚蒙籠,蔥翠如幕,雖 盛夏不見旭日也,遊者堪憩息焉。祠有古松數十株, 頂皆詰屈,輪囷如偃蓋,蓋數百歲矣。茲山也,遙望之, 則凡越之巖嶂峰巒皆趨向焉,洵靈之所棲也。同遊 者為游子士林,亦稽古好文之士也。既歸而為之記。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外編

《遁甲開山圖》禹治水至會稽,宿於衡嶺,宛委之神奏 「玉匱之書十二卷,以授禹,禹未及持之,四卷飛入泉, 四卷上天。」禹得四卷,開而視之,乃《遁甲開山圖》。因用 以治水,訖乃緘書於洞穴。

西鎮吳山之神部彙考

周制,「望祭西鎮於西郊。」

按:《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 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四望為五嶽、四鎮、四瀆亦如五帝,因其方而為之兆也。嶽、鎮,神之最尊者也,故為兆域。」

始皇二十六年令祠官春秋祀吳嶽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秦并天下,令 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自華以西名山曰 吳嶽,春秋泮涸,禱賽如東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 珪幣各異。」按本紀秦并天下在二十六年

高祖開皇十四年詔立西鎮神祠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開皇十四年閏 七月,詔西鎮吳山就山立祠,取側近巫一人,主知洒 掃。」

開皇十六年正月,准「西鎮吳山造神廟。」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云云。

唐制,「歲祭西鎮吳山於隴州。」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西鎮吳山於隴州。

元宗天寶十載封西鎮吳山為成德公遣使致祭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二 月己亥。遣大理少卿李貞祭吳嶽山。成德公取二月 十七日庚子祭。」

按:《文獻通考》:「天寶十載,封吳山為成德公。」

肅宗至德 年封西鎮為天嶽王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隴州志》,「至德乾元間,封 吳山為天嶽王。」

後唐

廢帝清泰二年封西鎮為應靈王

按《五代史廢帝本紀》。不載。 按《隴州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