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1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元史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即皇帝位, 五月壬子,祭太陽、太歲、火、土等星於司天臺。」

太祖洪武二年詔太歲合祀於風雲雷雨等壇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二年,以太歲風雲雷雨及嶽鎮 海瀆山川城隍諸神,止合祀於城南諸神享祀之所, 未有壇壝等祀,非隆敬神祇之道。命禮官考古制以 聞。禮官奏:「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按《說文》,歲字從山從 戊,木星一星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 自子至巳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辰也。 陰陽家說又有十二月將、十二時所值之神,若天乙、 天罡、太乙、功曹、太沖之類,雖不經見,歷代用之,唐、宋 不載祀典。元每有大興作,祭太歲、月將、日值於太史 院。今國家開創之初,嘗以太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 及天下山川、京都城隍及天下城隍皆祀於城南。」享 祀之所,既非專祀,又室而不壇,非理「所宜。今宜以太 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及天下山川、城隍、祇合為一 壇,春秋祀之。」從之。

洪武三年,設壇祀諸神,以太歲月將為第一。

按《大政紀》,「洪武三年二月甲子,上以各壇專祀,時日 與品物各不同,遂合祀。凡設壇十有九,太歲四季,月 將第一。」

洪武七年、令仲春秋上旬、擇日祭太歲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七年甲寅,令仲春秋上旬擇日 祭太歲。未幾,以諸神從祀南郊,遂省春祭。」

成祖永樂八年遣官祭太歲

按《大政紀》,「永樂八年二月,以親征,祓於承天門,遣官 祭太歲、旗纛等神。」

世宗嘉靖八年令以每歲孟春及歲暮特祀太歲月將之神

按《明會典》云云。

嘉靖十一年,始建「太歲月將壇。」

按《春明夢餘錄》:「嘉靖十一年,別建太歲壇,專祀太歲。 東廡為春秋月將,西廡為夏冬月將,各二壇。」

穆宗隆慶元年罷神祇壇惟祀太歲月將

按《明會典》:「隆慶元年,議罷神祇壇,惟太歲、月將特祭 於山川壇如故。」

太歲之神部彙考二月將丁甲附

《廣雅》:

《異祥》

青龍、天一、太陰、太歲也。

《宋史》

《天文志》

「《六甲》六星,在華蓋杠旁,主分陰陽,配節候,故在帝旁」, 所以布政教,授農時也。

《月令廣義》

《月將》

「亥為登明。正月將戌為河魁。二月將酉為從魁。三月 將申為傳送。四月將未為小吉。五月將午為勝光。六 月將巳為太乙。七月將辰為天罡。八月將卯為太衝。 九月將寅為功曹。」十月將丑為大吉。十一月將子為 神后。十二月將

《三才圖會》

丁酉神將名咸文公

丁酉神將名咸文公

{{{2}}}

{{{2}}}